4OxrItjapMf opinion.huanqiu.comarticle推动高质量发展,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崭新画卷/e3pmub6h5/f5u970mv6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近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并将“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战略任务进行专章部署,为我们在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十四五”时期,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深入贯彻高质量发展要求,科技自立自强水平持续提升,创新实现一系列重大突破。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规模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增量达到1.2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提高到2.68%,接近OECD国家平均水平;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达到26个占比全球第一,高新技术企业超过46万家;基础研究人才队伍由2021年的47.2万人年增长到2023年的57.5万人年;2024年,我国高被引科学家达到1405人次比2021年增长了 50%,占全世界的五分之一......科技创新正不断催生、引领和壮大新质生产力,为我国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逻辑前提和核心引擎,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价值体现和实践牵引。“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适应新阶段、应对新挑战、塑造新优势的关键举措。全会作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具有极强的前瞻性和指导性。 全会明确提出,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在具体落实中,需进一步深化“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要求,系统布局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强化战略导向的基础研究,力争在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和颠覆性创新领域实现突破,加快形成一批具有引领性的重大原创成果。同时,要深刻理解“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要求,围绕国家战略需求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和学科设置,建强“双一流”高校和交叉学科中心,发挥科研平台及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培育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卓越工程师等拔尖创新人才。改革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畅通产学研之间的人才流动,优化人才结构布局,并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大力引进全球高层次人才,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全会强调“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这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统筹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体系化攻关能力;强化自主条件保障,统筹建设各类科技创新平台与基地;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布局区域科技中心和产业创新高地;营造开放创新生态,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弘扬科学精神,培育创新文化,健全科技伦理与安全治理体系。在成果转化方面,应加快重大成果落地,建设概念验证与中试平台,开放应用场景,加强知识产权运用。此外,要牢牢把握“因地制宜”的要求,科学理性、实事求是地开展工作,支持各地发挥比较优势,优化区域创新布局,打造特色产业集群,鼓励有条件地区率先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形成多层次、差异化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格局。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让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硬道理,激发新质生产力这一强大引擎,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不断夺取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胜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谱写更加绚丽的华章!(甄郝)1761988318489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杨璐环球网17619883184892[]{"email":"yanglu@huanqiu.com","name":"杨璐"}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近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并将“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战略任务进行专章部署,为我们在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十四五”时期,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深入贯彻高质量发展要求,科技自立自强水平持续提升,创新实现一系列重大突破。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规模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增量达到1.2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提高到2.68%,接近OECD国家平均水平;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达到26个占比全球第一,高新技术企业超过46万家;基础研究人才队伍由2021年的47.2万人年增长到2023年的57.5万人年;2024年,我国高被引科学家达到1405人次比2021年增长了 50%,占全世界的五分之一......科技创新正不断催生、引领和壮大新质生产力,为我国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逻辑前提和核心引擎,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价值体现和实践牵引。“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适应新阶段、应对新挑战、塑造新优势的关键举措。全会作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具有极强的前瞻性和指导性。 全会明确提出,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在具体落实中,需进一步深化“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要求,系统布局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强化战略导向的基础研究,力争在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和颠覆性创新领域实现突破,加快形成一批具有引领性的重大原创成果。同时,要深刻理解“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要求,围绕国家战略需求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和学科设置,建强“双一流”高校和交叉学科中心,发挥科研平台及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培育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卓越工程师等拔尖创新人才。改革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畅通产学研之间的人才流动,优化人才结构布局,并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大力引进全球高层次人才,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全会强调“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这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统筹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体系化攻关能力;强化自主条件保障,统筹建设各类科技创新平台与基地;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布局区域科技中心和产业创新高地;营造开放创新生态,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弘扬科学精神,培育创新文化,健全科技伦理与安全治理体系。在成果转化方面,应加快重大成果落地,建设概念验证与中试平台,开放应用场景,加强知识产权运用。此外,要牢牢把握“因地制宜”的要求,科学理性、实事求是地开展工作,支持各地发挥比较优势,优化区域创新布局,打造特色产业集群,鼓励有条件地区率先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形成多层次、差异化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格局。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让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硬道理,激发新质生产力这一强大引擎,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不断夺取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胜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谱写更加绚丽的华章!(甄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