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Oz1sRkQQoJ作者:宋微opinion.huanqiu.comarticle宋微:创新融资模式,中非携手绿色基建/e3pmub6h5/e3pr9baf6近日,非洲国家领导人齐聚安哥拉首都罗安达,召开第三届非洲基础设施发展融资峰会。此次峰会充分展现了非洲的自主发展意识,对于经济转型的切入点已有了明确的共识。作为非洲最真诚的发展合作伙伴,中国从自身发展经验出发,始终重视基础设施对于非洲发展的重要性,并在援助的过程中注重对当地环境的保护,同时鉴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需要的资金体量较大,中国格外关注创新融资方式、全力推动非洲的现代化转型。绿色基础设施是非洲参与区域合作与融入全球化的基础。基础设施投资不仅仅是技术性的,而且具有深刻的政治和战略意义,对非洲的经济主权、竞争力和团结至关重要。一方面,绿色基础设施有助于非洲打破国家间的壁垒,推动跨区域的互联互通。例如,在东非和南部非洲建设电力设施,可以允许水资源丰富的国家(如刚果民主共和国)向缺电的工业化国家(如南非)输送清洁水电。这样可以提升区域能源安全,降低对昂贵化石燃料进口的依赖,为工业化提供稳定、廉价的电力基础,从而深化区域供应链和价值链。 另一方面,绿色基础设施有助于非洲融入全球“绿色化”和“可持续化”的转型进程之中。非洲拥有全球最大的太阳能、风能、水能和地热等可再生能源潜力,通过发展绿色基础设施,可以从“气候受害者”转变为“绿色能源解决方案的贡献者”,在全球气候谈判中获得更多优势。在此次峰会上,非洲也认识到“在能源获取和基础设施连通性方面仍面临挑战,且存在巨大的投资缺口”。中国一直是非洲绿色基础设施最重要的支持者和建设者,帮助非洲建设了大批绿色基础设施,对于弥补能源缺口、推动互联互通与数字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一是中国支持非洲建设了水电站、光伏电站等电力基础设施项目,改善了非洲通电率不足40%的现状,大幅提升了能源的可及性、可靠性以及可负担性。例如,中国企业承建的埃塞俄比亚复兴大坝投产发电,有效满足了6500万人的用电需求,为东非地区的工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中国支持非洲建设了大型跨境基础设施和交通枢纽,极大地降低了非洲大陆的物流成本,促进了一体化发展进程。例如,中国支持非洲建设的亚吉铁路是非洲第一条全线采用中国标准和中国装备建设的现代电气化铁路,连接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和吉布提港,全长约752.7公里,设计时速120公里。亚吉铁路为内陆国家埃塞俄比亚打造了一条至关重要的“生命线”,极大降低了进出口货物的运输成本和时间,提升了物流效率。三是中国帮助非洲建设通信基础设施,助推非洲数字转型,搭乘第四次工业革命发展快车。中国支持建设的“信息坦赞铁路”项目、“智慧塞内加尔”项目以及乌干达国家通信骨干网和电子政务项目等,大幅提升了非洲的移动与固定宽带用户普及率,助力非洲的数字经济转型。习近平主席在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宣布,中方愿在非洲实施30个基础设施联通项目,携手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打造陆海联动、协同发展的中非互联互通网络。未来中国将继续创新中非绿色基础设施投融资合作模式。非洲拥有丰富的清洁能源和矿产资源,但同时也面临各种挑战。应着力构建以清洁能源为主导、电力为中心、互联互通且智能化的非洲能源互联网系统,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加强电力互联互通,并推动“电力-矿业-冶炼-工业-贸易”的协同发展。然而,基础设施项目需要更大体量的资金支持,且投资回报周期长,鉴于当前西方国家普遍受到保护主义、民粹主义影响,对非洲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避之不及,中国被非洲国家赋予更大的预期。因此,中非双方亟须创新针对绿色基础设施的融资合作模式。对于中国来说,适时将优惠贷款和优惠出口买方信贷与无息贷款组合为“政府优惠贷款”统一管理,支持交通、数字等互联互通项目,鼓励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金融合作机制下,以项目为依托搭建融资平台,在中非金融机构协力支持下,参与对跨区域互联互通项目的投融资建设;同时,非洲各国政府可以通过税收优惠、资金补贴等措施吸引外企参与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调动国内资源、加强私营部门参与以及增加获取气候资金的机会,构建一个由非洲驱动的发展融资生态系统。绿色基础设施不仅是非洲应对气候变化的必要手段,更是其提升区域合作水平、重塑全球化参与模式的战略杠杆。中非携手推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应对气候危机的防御性措施,更是一种积极的经济发展战略。通过投资绿色能源、可持续交通和数字网络,非洲能够增强内部凝聚力,降低贸易成本,同时在全球绿色经济转型中抢占有利位置,从全球价值链的底端向上攀升,最终实现具有韧性、包容性和可持续的增长。(作者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76211018635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肖山环球时报176212505254412[]{"email":"guoyanfeng@huanqiu.com","name":"郭艳峰"}
近日,非洲国家领导人齐聚安哥拉首都罗安达,召开第三届非洲基础设施发展融资峰会。此次峰会充分展现了非洲的自主发展意识,对于经济转型的切入点已有了明确的共识。作为非洲最真诚的发展合作伙伴,中国从自身发展经验出发,始终重视基础设施对于非洲发展的重要性,并在援助的过程中注重对当地环境的保护,同时鉴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需要的资金体量较大,中国格外关注创新融资方式、全力推动非洲的现代化转型。绿色基础设施是非洲参与区域合作与融入全球化的基础。基础设施投资不仅仅是技术性的,而且具有深刻的政治和战略意义,对非洲的经济主权、竞争力和团结至关重要。一方面,绿色基础设施有助于非洲打破国家间的壁垒,推动跨区域的互联互通。例如,在东非和南部非洲建设电力设施,可以允许水资源丰富的国家(如刚果民主共和国)向缺电的工业化国家(如南非)输送清洁水电。这样可以提升区域能源安全,降低对昂贵化石燃料进口的依赖,为工业化提供稳定、廉价的电力基础,从而深化区域供应链和价值链。 另一方面,绿色基础设施有助于非洲融入全球“绿色化”和“可持续化”的转型进程之中。非洲拥有全球最大的太阳能、风能、水能和地热等可再生能源潜力,通过发展绿色基础设施,可以从“气候受害者”转变为“绿色能源解决方案的贡献者”,在全球气候谈判中获得更多优势。在此次峰会上,非洲也认识到“在能源获取和基础设施连通性方面仍面临挑战,且存在巨大的投资缺口”。中国一直是非洲绿色基础设施最重要的支持者和建设者,帮助非洲建设了大批绿色基础设施,对于弥补能源缺口、推动互联互通与数字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一是中国支持非洲建设了水电站、光伏电站等电力基础设施项目,改善了非洲通电率不足40%的现状,大幅提升了能源的可及性、可靠性以及可负担性。例如,中国企业承建的埃塞俄比亚复兴大坝投产发电,有效满足了6500万人的用电需求,为东非地区的工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中国支持非洲建设了大型跨境基础设施和交通枢纽,极大地降低了非洲大陆的物流成本,促进了一体化发展进程。例如,中国支持非洲建设的亚吉铁路是非洲第一条全线采用中国标准和中国装备建设的现代电气化铁路,连接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和吉布提港,全长约752.7公里,设计时速120公里。亚吉铁路为内陆国家埃塞俄比亚打造了一条至关重要的“生命线”,极大降低了进出口货物的运输成本和时间,提升了物流效率。三是中国帮助非洲建设通信基础设施,助推非洲数字转型,搭乘第四次工业革命发展快车。中国支持建设的“信息坦赞铁路”项目、“智慧塞内加尔”项目以及乌干达国家通信骨干网和电子政务项目等,大幅提升了非洲的移动与固定宽带用户普及率,助力非洲的数字经济转型。习近平主席在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宣布,中方愿在非洲实施30个基础设施联通项目,携手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打造陆海联动、协同发展的中非互联互通网络。未来中国将继续创新中非绿色基础设施投融资合作模式。非洲拥有丰富的清洁能源和矿产资源,但同时也面临各种挑战。应着力构建以清洁能源为主导、电力为中心、互联互通且智能化的非洲能源互联网系统,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加强电力互联互通,并推动“电力-矿业-冶炼-工业-贸易”的协同发展。然而,基础设施项目需要更大体量的资金支持,且投资回报周期长,鉴于当前西方国家普遍受到保护主义、民粹主义影响,对非洲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避之不及,中国被非洲国家赋予更大的预期。因此,中非双方亟须创新针对绿色基础设施的融资合作模式。对于中国来说,适时将优惠贷款和优惠出口买方信贷与无息贷款组合为“政府优惠贷款”统一管理,支持交通、数字等互联互通项目,鼓励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金融合作机制下,以项目为依托搭建融资平台,在中非金融机构协力支持下,参与对跨区域互联互通项目的投融资建设;同时,非洲各国政府可以通过税收优惠、资金补贴等措施吸引外企参与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调动国内资源、加强私营部门参与以及增加获取气候资金的机会,构建一个由非洲驱动的发展融资生态系统。绿色基础设施不仅是非洲应对气候变化的必要手段,更是其提升区域合作水平、重塑全球化参与模式的战略杠杆。中非携手推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应对气候危机的防御性措施,更是一种积极的经济发展战略。通过投资绿色能源、可持续交通和数字网络,非洲能够增强内部凝聚力,降低贸易成本,同时在全球绿色经济转型中抢占有利位置,从全球价值链的底端向上攀升,最终实现具有韧性、包容性和可持续的增长。(作者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