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OzquKdJnFA作者:祝青桥 阿莫林 保罗·诺盖拉·巴蒂斯塔 傅小强opinion.huanqiu.comarticle以更大“南方合力”推动全球治理改革完善/e3pmub6h5/e3pr9baf6编者按:习近平主席不久前提出全球治理倡议,旨在同各国一道,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怎样看待全球治理倡议?全球南方如何加强合作改革完善全球治理?针对这些问题,《环球时报》、巴西247新闻网与中国驻巴西大使馆共同推出“环球南方对话·全球治理倡议与合作新愿景”线上圆桌对话。本版选取部分精彩内容,以飨读者。中巴携手共促全球治理变革祝青桥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形势变乱交织,全球性挑战空前突出,和平赤字、安全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有增无减。继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后,习近平主席不久前郑重提出全球治理倡议,深入阐述改革完善全球治理需要遵循的原则、方法和路径,为全球治理变革进一步贡献中国智慧、提出中国方案。全球治理倡议适应了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大势,顺应了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普遍诉求,抓住了当前全球治理失序失效的关键要害,是中国引领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完善的重大理念和实践创新,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和积极支持。 中巴分别是东西半球最大发展中国家,同为金砖创始成员国和全球南方大国,在维护多边主义、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方面拥有相同或相似的立场和主张。在两国元首战略引领下,中巴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成为全球南方团结自强和发展中大国协作的典范。两国战略互信巩固深化。习近平主席去年对巴西进行历史性访问,两国元首共同宣布将双边关系定位提升为携手构建更公正世界和更可持续星球的中巴命运共同体。卢拉总统第三次执政以来两次访华。两国政府部门、立法机关、司法机关、武装力量、政党、地方等各领域各层级保持密切交流。两国务实合作提质升级。中巴高委会机制顺畅运转,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巴西发展战略对接进展顺利。中巴贸易规模稳步增长、结构日益优化,中国连续多年成为巴西最大贸易伙伴。双方持续巩固能源、农业、通信、基础设施等传统领域合作,快速拓展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医药产业、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新兴领域合作。两国人文交流丰富多彩。中国对巴试行单方面免签政策,中巴人员往来更加便利,两国直航频次增多。两国校际和青年交流持续深化,首届中巴大学校长对话成功举办。2026年将是有史以来首个中巴文化年,双方正在加紧筹备,相信这将对两国人民增进彼此全面客观认知作出重要贡献。两国多边协作深入密切。中方大力支持巴西主办2024年G20峰会、2025年金砖国家峰会和即将召开的COP30。中巴就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等热点问题保持沟通,在多边机制和国际组织中紧密协作,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卢拉总统赴华出席中拉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两国共同推动中拉团结、发展、文明、和平、民心“五大工程”。展望未来,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是大势所趋,但发展进程仍面临各种艰难险阻。中方愿同巴方一道落实好全球治理倡议,加强相互支持与配合,凝聚起全球南方更大合力,推动构建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为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展现大国担当。一是共同做国际和平安全的维护者。在全球热点问题上积极劝和促谈。坚持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六点共识”,发挥好“和平之友”小组作用。推动巴勒斯坦问题在联合国有关决议和“两国方案”基础上早日得到全面、公正、持久的解决。反对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维护和平稳定。二是共同做世界复苏发展的推动者。坚定捍卫以规则为基础、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反对任何形式的关税战、贸易战,反对“筑墙设垒”“科技封锁”,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正当合法权益,确保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安全、畅通,推动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三是共同做应对全球性挑战的贡献者。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支持COP30取得实质性成果,敦促发达国家履行责任,推动发展绿色转型。加强在产业创新、人才培育等方面合作,促进人工智能公平、可持续、普惠发展,推动构建开放、安全、稳定、可及、和平、互通的网络空间。四是共同做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的实践者。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以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宗旨原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支持对联合国及其安理会进行改革,使其更具民主性、代表性、有效性和高效性。推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恢复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正常运转。(作者是中国驻巴西大使)适配当今世界现实十分必要【巴西】阿莫林对于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巴西始终秉持积极态度。我们主张建立适配当今世界现实的全球治理模式,尤其是要加强多边主义,为此需对80年前建立的这套全球治理架构加以变革调整。例如,提升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安理会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至关重要,安理会否决权问题也须加以讨论。世界贸易组织需将社会问题和其他一些方面纳入考量。国际金融机构也是如此。世界银行不能被看作向私营企业提供普通贷款的机构,而是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促进世界发展的银行。就此而言,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和其他一些多边开发银行都是事业道路的起点。在所有这些方面,巴西都持鲜明立场,并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以及金砖国家内部明确捍卫这些立场。我很高兴中国也持类似观点。巴中同为全球南方大国,具有很多相似之处,也有一些差异,这在国家之间实属正常。我们希望世界更加民主、平等、公正,希望构建一个我们所有人都能共存和发展的星球。为此,需要综合考量并重视包括气候和环境等问题在内的各种因素,它们构成新的全球治理体系的基础。要知道,1945年或之后的1947年、1948年,这些国际机构中的大部分成立时,现在的广大全球南方国家除了拉美之外几乎都还没有实现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所以在当时创建的国际组织中代表性严重不足。对此进行调整十分必要,世界将会因此大受裨益。当然,我们同时需要注意在代表性与有效性之间寻求平衡,但也不能为了有效性而牺牲代表性。(作者是巴西总统首席特别顾问)全球治理倡议契合世界期待【巴西】保罗·诺盖拉·巴蒂斯塔全球治理倡议回应了当今世界对于全球治理体系效率低下、赤字加剧的不满和担忧。中国正在做的,是高举维护多边主义旗帜、推动全球治理变革,这代表着对各国主权、国际规则的尊重和对世界和平稳定、人类共同发展的追求。全球治理倡议与《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高度契合。该倡议的一个关键词就是“全球”,这是在国际形势变乱交织、“丛林法则”大行其道的背景下,中国就如何改革完善全球治理提出的中国方案。而这正是当下全球治理体系所亟需的。事实上,在“丛林法则”盛行之前,国际秩序就已开始遭到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扰乱。现行全球治理体系已经不能充分代表这个愈加多极化的世界。我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担任巴西执行董事8年时间,其间我们未能充分推动变革。全球南方国家对于国际秩序中不公正、不合理现象的挫败感日深,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议广受欢迎。长期以来主导国际秩序及其主要机构的西方国家缺乏改革意愿和动力。这意味着推动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尽管如此,广大全球南方国家将会团结合作,务实推动主要国际机构改革以及整体上的全球治理变革。世界各国对于西方国家破坏世界繁荣稳定、损害其他国家利益且“损人而不利己”的行为感到不满和愤怒。而中国人民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一边,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与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也使得中国的立场赢得普遍赞誉和支持。比如,面对“气候变化否认主义”在个别国家泛起,中国一以贯之地强调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携手保护地球的必要性。在应对包括气候变化在内的全球性议题、推动全球治理变革方面,中国应与其他国家尤其是广大全球南方国家协调立场、团结合作,进而取得更快、更大进展。(作者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执行董事、金砖银行前副行长)全球南方应成为“主力军”傅小强当人类站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与联合国成立80周年的历史节点,我们面对的却是一个变乱交织的时代,新旧矛盾叠加碰撞,治理赤字持续扩大,国际社会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超越零和博弈的智慧与担当。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治理倡议,回应了一个根本性问题:如何让全球治理体系真正承载起全人类对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期盼。首先,在这场深刻变革中,全球南方国家不再只是治理体系的旁观者,而是重塑治理格局的主力军。当下全球治理体系面临代表失衡、规则滞后、行动乏力三大困境。其中最突出的矛盾正是占世界人口80%以上的全球南方国家长期被边缘化。这种结构性失衡使治理体系难以应对气候变化、数字鸿沟等跨越国界的挑战。全球治理倡议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为南方国家提供了凝聚集体智慧的舞台。其次,全球南方正成为规则制定的共建者。过去,发展中国家常被置于规则接受者的位置,如今通过金砖机制扩容、七十七国集团和中国等平台,南方国家首次在人工智能、深海采矿、跨境数据流动等新疆域规则制定中集体发声。相关实践印证了全球治理倡议的主张:国际规则不应由胳膊粗的国家单方面书写,而需要在联合国框架下由多元文明共同锻造。再次,全球南方正成为治理转型的推动者。面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逆流,南方国家以行动捍卫多边主义,从东南亚国家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落地,到拉美国家建立排除域外干预的和平对话机制,从非洲大陆自贸区激活13亿人口市场,到小岛屿国家联盟在气候谈判中迫使发达国家通过1.5摄氏度的温控目标。这些实践生动诠释着全球治理倡议求同存异的智慧。与此同时,全球治理倡议的落地将为南方国家创造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其一,在治理结构上有利于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改革、世贸组织争端机制革新,使印度、巴西、尼日利亚等新兴力量获得相匹配的话语权。其二,在资源流动上建立中国—联合国南南发展支持机制,有利于引导资金与技术向清洁能源、数字基建等关键领域倾斜。其三,在能力建设上,依托“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心”等平台,培育本土化治理人才,共同推动全球治理迈向机遇共享的网格化生态。当然,机遇永远与责任同行。南方国家需要以更大魄力打破“资源诅咒”,将矿产财富转化为科技竞争力,在粮食安全等议题上形成共同方案,更需要以主人翁精神参与人工智能、外空治理等前沿议程,防止新疆域成为全球新的不平等源头。中国作为全球南方一员,已在实际践行“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而是为发展中国家带去清洁能源与技术。作为最大维和出兵国,中国将继续用蓝盔守护国际安宁,将南南合作基金增至40亿美元,在60余国实施了180多个民生项目。这种知行合一的担当,彰显了全球治理倡议注重行动导向的精神。让我们以全球治理倡议为纽带,推动全球治理从“西方中心”走向多元共治,从霸权主导转向命运与共。(作者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1762195878504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肖山环球时报176221149325312[]{"email":"wangyatian@huanqiu.com","name":"王亚天"}
编者按:习近平主席不久前提出全球治理倡议,旨在同各国一道,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怎样看待全球治理倡议?全球南方如何加强合作改革完善全球治理?针对这些问题,《环球时报》、巴西247新闻网与中国驻巴西大使馆共同推出“环球南方对话·全球治理倡议与合作新愿景”线上圆桌对话。本版选取部分精彩内容,以飨读者。中巴携手共促全球治理变革祝青桥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形势变乱交织,全球性挑战空前突出,和平赤字、安全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有增无减。继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后,习近平主席不久前郑重提出全球治理倡议,深入阐述改革完善全球治理需要遵循的原则、方法和路径,为全球治理变革进一步贡献中国智慧、提出中国方案。全球治理倡议适应了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大势,顺应了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普遍诉求,抓住了当前全球治理失序失效的关键要害,是中国引领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完善的重大理念和实践创新,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和积极支持。 中巴分别是东西半球最大发展中国家,同为金砖创始成员国和全球南方大国,在维护多边主义、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方面拥有相同或相似的立场和主张。在两国元首战略引领下,中巴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成为全球南方团结自强和发展中大国协作的典范。两国战略互信巩固深化。习近平主席去年对巴西进行历史性访问,两国元首共同宣布将双边关系定位提升为携手构建更公正世界和更可持续星球的中巴命运共同体。卢拉总统第三次执政以来两次访华。两国政府部门、立法机关、司法机关、武装力量、政党、地方等各领域各层级保持密切交流。两国务实合作提质升级。中巴高委会机制顺畅运转,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巴西发展战略对接进展顺利。中巴贸易规模稳步增长、结构日益优化,中国连续多年成为巴西最大贸易伙伴。双方持续巩固能源、农业、通信、基础设施等传统领域合作,快速拓展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医药产业、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新兴领域合作。两国人文交流丰富多彩。中国对巴试行单方面免签政策,中巴人员往来更加便利,两国直航频次增多。两国校际和青年交流持续深化,首届中巴大学校长对话成功举办。2026年将是有史以来首个中巴文化年,双方正在加紧筹备,相信这将对两国人民增进彼此全面客观认知作出重要贡献。两国多边协作深入密切。中方大力支持巴西主办2024年G20峰会、2025年金砖国家峰会和即将召开的COP30。中巴就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等热点问题保持沟通,在多边机制和国际组织中紧密协作,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卢拉总统赴华出席中拉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两国共同推动中拉团结、发展、文明、和平、民心“五大工程”。展望未来,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是大势所趋,但发展进程仍面临各种艰难险阻。中方愿同巴方一道落实好全球治理倡议,加强相互支持与配合,凝聚起全球南方更大合力,推动构建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为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展现大国担当。一是共同做国际和平安全的维护者。在全球热点问题上积极劝和促谈。坚持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六点共识”,发挥好“和平之友”小组作用。推动巴勒斯坦问题在联合国有关决议和“两国方案”基础上早日得到全面、公正、持久的解决。反对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维护和平稳定。二是共同做世界复苏发展的推动者。坚定捍卫以规则为基础、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反对任何形式的关税战、贸易战,反对“筑墙设垒”“科技封锁”,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正当合法权益,确保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安全、畅通,推动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三是共同做应对全球性挑战的贡献者。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支持COP30取得实质性成果,敦促发达国家履行责任,推动发展绿色转型。加强在产业创新、人才培育等方面合作,促进人工智能公平、可持续、普惠发展,推动构建开放、安全、稳定、可及、和平、互通的网络空间。四是共同做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的实践者。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以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宗旨原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支持对联合国及其安理会进行改革,使其更具民主性、代表性、有效性和高效性。推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恢复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正常运转。(作者是中国驻巴西大使)适配当今世界现实十分必要【巴西】阿莫林对于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巴西始终秉持积极态度。我们主张建立适配当今世界现实的全球治理模式,尤其是要加强多边主义,为此需对80年前建立的这套全球治理架构加以变革调整。例如,提升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安理会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至关重要,安理会否决权问题也须加以讨论。世界贸易组织需将社会问题和其他一些方面纳入考量。国际金融机构也是如此。世界银行不能被看作向私营企业提供普通贷款的机构,而是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促进世界发展的银行。就此而言,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和其他一些多边开发银行都是事业道路的起点。在所有这些方面,巴西都持鲜明立场,并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以及金砖国家内部明确捍卫这些立场。我很高兴中国也持类似观点。巴中同为全球南方大国,具有很多相似之处,也有一些差异,这在国家之间实属正常。我们希望世界更加民主、平等、公正,希望构建一个我们所有人都能共存和发展的星球。为此,需要综合考量并重视包括气候和环境等问题在内的各种因素,它们构成新的全球治理体系的基础。要知道,1945年或之后的1947年、1948年,这些国际机构中的大部分成立时,现在的广大全球南方国家除了拉美之外几乎都还没有实现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所以在当时创建的国际组织中代表性严重不足。对此进行调整十分必要,世界将会因此大受裨益。当然,我们同时需要注意在代表性与有效性之间寻求平衡,但也不能为了有效性而牺牲代表性。(作者是巴西总统首席特别顾问)全球治理倡议契合世界期待【巴西】保罗·诺盖拉·巴蒂斯塔全球治理倡议回应了当今世界对于全球治理体系效率低下、赤字加剧的不满和担忧。中国正在做的,是高举维护多边主义旗帜、推动全球治理变革,这代表着对各国主权、国际规则的尊重和对世界和平稳定、人类共同发展的追求。全球治理倡议与《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高度契合。该倡议的一个关键词就是“全球”,这是在国际形势变乱交织、“丛林法则”大行其道的背景下,中国就如何改革完善全球治理提出的中国方案。而这正是当下全球治理体系所亟需的。事实上,在“丛林法则”盛行之前,国际秩序就已开始遭到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扰乱。现行全球治理体系已经不能充分代表这个愈加多极化的世界。我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担任巴西执行董事8年时间,其间我们未能充分推动变革。全球南方国家对于国际秩序中不公正、不合理现象的挫败感日深,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议广受欢迎。长期以来主导国际秩序及其主要机构的西方国家缺乏改革意愿和动力。这意味着推动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尽管如此,广大全球南方国家将会团结合作,务实推动主要国际机构改革以及整体上的全球治理变革。世界各国对于西方国家破坏世界繁荣稳定、损害其他国家利益且“损人而不利己”的行为感到不满和愤怒。而中国人民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一边,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与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也使得中国的立场赢得普遍赞誉和支持。比如,面对“气候变化否认主义”在个别国家泛起,中国一以贯之地强调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携手保护地球的必要性。在应对包括气候变化在内的全球性议题、推动全球治理变革方面,中国应与其他国家尤其是广大全球南方国家协调立场、团结合作,进而取得更快、更大进展。(作者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执行董事、金砖银行前副行长)全球南方应成为“主力军”傅小强当人类站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与联合国成立80周年的历史节点,我们面对的却是一个变乱交织的时代,新旧矛盾叠加碰撞,治理赤字持续扩大,国际社会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超越零和博弈的智慧与担当。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治理倡议,回应了一个根本性问题:如何让全球治理体系真正承载起全人类对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期盼。首先,在这场深刻变革中,全球南方国家不再只是治理体系的旁观者,而是重塑治理格局的主力军。当下全球治理体系面临代表失衡、规则滞后、行动乏力三大困境。其中最突出的矛盾正是占世界人口80%以上的全球南方国家长期被边缘化。这种结构性失衡使治理体系难以应对气候变化、数字鸿沟等跨越国界的挑战。全球治理倡议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为南方国家提供了凝聚集体智慧的舞台。其次,全球南方正成为规则制定的共建者。过去,发展中国家常被置于规则接受者的位置,如今通过金砖机制扩容、七十七国集团和中国等平台,南方国家首次在人工智能、深海采矿、跨境数据流动等新疆域规则制定中集体发声。相关实践印证了全球治理倡议的主张:国际规则不应由胳膊粗的国家单方面书写,而需要在联合国框架下由多元文明共同锻造。再次,全球南方正成为治理转型的推动者。面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逆流,南方国家以行动捍卫多边主义,从东南亚国家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落地,到拉美国家建立排除域外干预的和平对话机制,从非洲大陆自贸区激活13亿人口市场,到小岛屿国家联盟在气候谈判中迫使发达国家通过1.5摄氏度的温控目标。这些实践生动诠释着全球治理倡议求同存异的智慧。与此同时,全球治理倡议的落地将为南方国家创造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其一,在治理结构上有利于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改革、世贸组织争端机制革新,使印度、巴西、尼日利亚等新兴力量获得相匹配的话语权。其二,在资源流动上建立中国—联合国南南发展支持机制,有利于引导资金与技术向清洁能源、数字基建等关键领域倾斜。其三,在能力建设上,依托“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心”等平台,培育本土化治理人才,共同推动全球治理迈向机遇共享的网格化生态。当然,机遇永远与责任同行。南方国家需要以更大魄力打破“资源诅咒”,将矿产财富转化为科技竞争力,在粮食安全等议题上形成共同方案,更需要以主人翁精神参与人工智能、外空治理等前沿议程,防止新疆域成为全球新的不平等源头。中国作为全球南方一员,已在实际践行“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而是为发展中国家带去清洁能源与技术。作为最大维和出兵国,中国将继续用蓝盔守护国际安宁,将南南合作基金增至40亿美元,在60余国实施了180多个民生项目。这种知行合一的担当,彰显了全球治理倡议注重行动导向的精神。让我们以全球治理倡议为纽带,推动全球治理从“西方中心”走向多元共治,从霸权主导转向命运与共。(作者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