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OzqwiZTYJa作者:朱松岭opinion.huanqiu.comarticle朱松岭:美方“批赖”未改“战略模糊”本质/e3pmub6h5/e3pr9baf6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10月30日的一篇报道引发台湾媒体的高度关注。报道称,台“外交部长”林佳龙此前在纽约设宴邀请美方政要,但美方官员却集体缺席。台媒转载相关内容,评论称“引发台湾外交焦虑”。CNN的这篇报道中还提到,本届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正在回归“战略模糊”。对此,台当局依然嘴硬,要求“有心人士不必操作错误信息,破坏台美关系”。结合此前美国专家发文批评赖清德“鲁莽”、美国智库兰德公司建议美国支持中国“渐进式统一”等观点,“台独”分裂势力长期营造的所谓美台同盟的遮羞布被进一步撕开。“战略模糊”一直是美国对台政策的核心,也就是在承认一个中国原则的前提下,围绕“模糊”与“控制”进行博弈。自1979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以来,美国操弄两面手法,以所谓“与台湾关系法”维系美台关系,始终以“战略模糊”为名,维持一套混合了支持与束缚的博弈规则。这一政策的本质,既非出于对台湾所谓“民主价值”的执念,更不是无条件的“安全保障”,而是为了让美国在台海地区的利益最大化。美国智库“国防重点”亚洲事务主任高德斯坦此前在美国《时代》杂志撰文称,赖清德的两岸政策“鲁莽”“不可预测”,其挑战大陆红线的行为将令台海局势一触即发。但这种批评并非出于对台湾安危的深切关怀,而是反映出美国对于“棋子失控”的高度戒心——赖清德的举动已威胁到美国试图维持“可控紧张”态势的底线。说到底,这种观点依然是在为“战略模糊”服务。可以说,“战略模糊”政策完全是为了保障美国在台海的利益:不说“保”,是为了防止台湾“铤而走险”;不说“不保”,是为了防止大陆采取统一行动。在这个逻辑下,只要台当局动作太大,美国的第一反应必然是“踩刹车”而不是“上前线”。高德斯坦的文章,就是一次公然的“踩刹车”信号。 其次,美方的“批赖”言论不过是美国将“台独”分子视为“弃子”、准备在关键时刻“脱身”的舆论铺垫。美国所谓的“挺台”,从来不是“无代价的支持”,而是赤裸裸的地缘利益算计。历史已无数次表明,台湾不过是美国“以台制华”的工具与棋子。美国从未公开承诺协防台湾,只在有利益时高唱“台海和平”;一旦形势逆转,则毫不犹豫地“理性后撤”。高德斯坦就在文章中明确写道,“美国没有签署任何正式协议承诺保卫台湾”,还强调美军卷入冲突的风险巨大。这实际上就是一份“免责声明”。这样在未来有事发生时,美方便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们早就提醒过你”。另外,此种“警告式舆论铺垫”并非个例。从白宫发言人模糊回应台海紧张、到美军“印太司令”反复强调“不寻求战争”,再到美国媒体频频刊登“台湾已成全球最危险火药桶”的报道,美国正在为可能的“不出手”“撤后场”制造舆论“合法性”的路径已经清晰浮现:台湾,可能最早被推向火线,却更可能被最先抛弃。美国对台“战略模糊”的意图已然十分清晰,“台独”分子“倚外谋独”的幻想不可能成真。讽刺的是,即便如此,岛内仍有“台独”分裂分子执迷不悟,沉浸在“美国会保护台湾”的迷梦中不能自拔。他们只接受所谓“挺台”声音,却容不下一丝理性的批评。这些“台独”分子面对类似言论的激烈反弹,充分暴露了“倚美抗中”话语体系的脆弱与虚伪。“倚外谋独”根本上讲就是一个悖论,赖清德之流幻想借美日撑腰实现所谓“台独”迷梦,却不愿承认其整个路径建立在美国意志的“许可”之上。一旦美国不“许可”了,所有的“台独”分裂设计就会轰然崩塌。台湾的前途,终究掌握在全体中国人手中。那些将命运系于“外力干预”的“台独”分裂分子,必将被历史碾碎、被正义审判。赖清德之流宁可与“台独”分裂沉船奔向深渊,也不愿回归民族正道,已经彻底沦为“台海不安定的最大变数”。如今连美国都开始警告其“鲁莽”,实质是为未来撇清责任、腾出转身空间。这已经是战略警钟和政治割席。赖清德之流再不悬崖勒马,只会将台湾彻底推向灾难边缘。(作者是北京联合大学政治学研究所所长、台湾研究院教授)1762195943195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肖山环球时报176221075995011[]{"email":"xiaoshan@huanqiu.com","name":"肖山"}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10月30日的一篇报道引发台湾媒体的高度关注。报道称,台“外交部长”林佳龙此前在纽约设宴邀请美方政要,但美方官员却集体缺席。台媒转载相关内容,评论称“引发台湾外交焦虑”。CNN的这篇报道中还提到,本届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正在回归“战略模糊”。对此,台当局依然嘴硬,要求“有心人士不必操作错误信息,破坏台美关系”。结合此前美国专家发文批评赖清德“鲁莽”、美国智库兰德公司建议美国支持中国“渐进式统一”等观点,“台独”分裂势力长期营造的所谓美台同盟的遮羞布被进一步撕开。“战略模糊”一直是美国对台政策的核心,也就是在承认一个中国原则的前提下,围绕“模糊”与“控制”进行博弈。自1979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以来,美国操弄两面手法,以所谓“与台湾关系法”维系美台关系,始终以“战略模糊”为名,维持一套混合了支持与束缚的博弈规则。这一政策的本质,既非出于对台湾所谓“民主价值”的执念,更不是无条件的“安全保障”,而是为了让美国在台海地区的利益最大化。美国智库“国防重点”亚洲事务主任高德斯坦此前在美国《时代》杂志撰文称,赖清德的两岸政策“鲁莽”“不可预测”,其挑战大陆红线的行为将令台海局势一触即发。但这种批评并非出于对台湾安危的深切关怀,而是反映出美国对于“棋子失控”的高度戒心——赖清德的举动已威胁到美国试图维持“可控紧张”态势的底线。说到底,这种观点依然是在为“战略模糊”服务。可以说,“战略模糊”政策完全是为了保障美国在台海的利益:不说“保”,是为了防止台湾“铤而走险”;不说“不保”,是为了防止大陆采取统一行动。在这个逻辑下,只要台当局动作太大,美国的第一反应必然是“踩刹车”而不是“上前线”。高德斯坦的文章,就是一次公然的“踩刹车”信号。 其次,美方的“批赖”言论不过是美国将“台独”分子视为“弃子”、准备在关键时刻“脱身”的舆论铺垫。美国所谓的“挺台”,从来不是“无代价的支持”,而是赤裸裸的地缘利益算计。历史已无数次表明,台湾不过是美国“以台制华”的工具与棋子。美国从未公开承诺协防台湾,只在有利益时高唱“台海和平”;一旦形势逆转,则毫不犹豫地“理性后撤”。高德斯坦就在文章中明确写道,“美国没有签署任何正式协议承诺保卫台湾”,还强调美军卷入冲突的风险巨大。这实际上就是一份“免责声明”。这样在未来有事发生时,美方便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们早就提醒过你”。另外,此种“警告式舆论铺垫”并非个例。从白宫发言人模糊回应台海紧张、到美军“印太司令”反复强调“不寻求战争”,再到美国媒体频频刊登“台湾已成全球最危险火药桶”的报道,美国正在为可能的“不出手”“撤后场”制造舆论“合法性”的路径已经清晰浮现:台湾,可能最早被推向火线,却更可能被最先抛弃。美国对台“战略模糊”的意图已然十分清晰,“台独”分子“倚外谋独”的幻想不可能成真。讽刺的是,即便如此,岛内仍有“台独”分裂分子执迷不悟,沉浸在“美国会保护台湾”的迷梦中不能自拔。他们只接受所谓“挺台”声音,却容不下一丝理性的批评。这些“台独”分子面对类似言论的激烈反弹,充分暴露了“倚美抗中”话语体系的脆弱与虚伪。“倚外谋独”根本上讲就是一个悖论,赖清德之流幻想借美日撑腰实现所谓“台独”迷梦,却不愿承认其整个路径建立在美国意志的“许可”之上。一旦美国不“许可”了,所有的“台独”分裂设计就会轰然崩塌。台湾的前途,终究掌握在全体中国人手中。那些将命运系于“外力干预”的“台独”分裂分子,必将被历史碾碎、被正义审判。赖清德之流宁可与“台独”分裂沉船奔向深渊,也不愿回归民族正道,已经彻底沦为“台海不安定的最大变数”。如今连美国都开始警告其“鲁莽”,实质是为未来撇清责任、腾出转身空间。这已经是战略警钟和政治割席。赖清德之流再不悬崖勒马,只会将台湾彻底推向灾难边缘。(作者是北京联合大学政治学研究所所长、台湾研究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