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PHKTI8B1NG作者:陈晓径opinion.huanqiu.comarticle陈晓径:“割草机调查”,欧盟别割伤互信/e3pmub6h5/e3pr9baf6近日欧委会回应欧盟企业通过割草机行业联盟提出的申诉,对原产于中国的割草机器人发起反倾销调查,理由是此类产品在生产和销售等方面存在“严重扭曲”,具体表现包括所谓国家干预、法律保护、土地、能源、资本、原材料、劳动力等诸多方面。此举被外界解读为中欧贸易争端或将升级的标志性事件并引发广泛关注。其实,欧盟对华反倾销调查并非新鲜事,理由也几乎是老调重弹。 中国割草机器人近年来逐渐走俏欧盟市场。海关数据显示,中国割草机器人出口总量的40%以上销往欧盟27个成员国。2025年前9个月,对欧出口量同比增长37.7%,出口额同比增长80.6%。中国产品的优势日益显露:一是技术先进,中国企业生产的智能割草机器人,凭借无边界导航、视觉算法、智能避障等过硬技术,解决了长期的行业痛点,获得用户高度认可。二是服务可靠,中国割草机器人企业已在欧洲建立稳定的售后系统,如通过本地经销商建立“15天售后响应圈”;或通过设立海外子公司、收购海外公司股权等方式,打造本地化的营销网络和客户矩阵。三是设计科学,针对北欧陡坡草坪开发爬坡能力,中国企业为地中海庭院设计防紫外线外壳,由此获得“效果堪比专业园丁”的称赞。四是价格诱人,中国产品的售价远低于传统人工割草一年的费用,得益于规模化生产,还有部分机型售价已下探至数百美元。 但是欧盟显然过度夸大了中国割草机器人带来的影响。反倾销调查所谓“关于损害与因果关系的指控”声称,中国产品的数量和价格已对欧盟产业的销售量、价格水平和市场份额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对欧盟产业的整体业绩、财务状况和就业状况造成重大不利影响。而市场分析显示:欧盟割草机市场的头部卖家均为美国、日本和欧洲本土企业,中国企业仅位列知名供应商,而且优势集中在电动无绳的机器人产品。换言之,欧盟割草机市场在动力来源和款式设计上仍基本维系三分天下局面:传统汽油动力、稍新的电池动力占据不小比重,电动割草机相对属于新生事物;骑乘式、手推式割草机拥有稳定用户,机器人割草机日渐受到青睐。上述客观数据说明,中国割草机器人尽管在欧盟市场上能见度跃升,但是远未达到撼动、威胁其本土产业的程度,而是凭借其具有未来色彩的多重优势,有望成为欧盟推动绿色和数字转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频繁动用贸易防御工具暴露出欧盟在面对中国产业优势时的深度焦虑。近年来,打着所谓反对国家补贴、应对产能过剩的旗号,欧盟不断推出外国投资审查以及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其主要目标都是竞争力日渐增强的中国,代表未来方向的太阳能光伏板、电动汽车、风力涡轮机、割草机器人等产品都因此承受巨大压力。欧方此举的本意是为自身相关产业构筑保护墙,但往往事与愿违,十多年后回望,发现不仅错过产业升级的浪潮,而且其市场仍无法将中国的优质产品排除在外。而中国企业则迎难而上,继续借助完备的工业体系和强大的产业配套能力,在技术研发、服务升级、设计优化与价格下探等方面苦练内功,最终扭转不利局面,在向着全球中高端产业链迁移的道路上阔步迈进。 当前,中国和欧盟均将绿色和数字转型列为施政优先事项,这不仅是领导层作出的战略选择,更是符合全球经济和环境治理发展的正确方向,双方合作的增量将非常可观。对中欧这样体量相当的经济体而言,尽管竞争与合作并存是常态,但在代表未来方向且不存在地缘竞争、能够惠及全球的领域,只有加大合作面、减少竞争面,才能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利益,以最快速度取得长足进步。欧盟对中国产割草机器人发起反倾销调查,是其在绿色和数字转型中过度敏感、过度保护做法的缩影,其后续行动仍有待观察。参照过往案例,无论是达成量减价增的妥协方案,还是单方面提高征税,都会对中欧关系造成不良影响。 中方企业一直视欧盟为全球技术高地,十分珍惜欧盟这个高端市场的橱窗效应,尽全力赢得挑剔客户认可几乎是行业共识。但是欧方也应拿出诚意,转变固有思维,摈弃错误做法,莫让割草机调查割伤产业合作意愿,甚至割伤双方互信。果真如此,则中方遗憾,而欧方受损更多。(作者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76401543875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李雨童环球时报176402380290011[]{"email":"liyutong@huanqiu.com","name":"李雨童"}
近日欧委会回应欧盟企业通过割草机行业联盟提出的申诉,对原产于中国的割草机器人发起反倾销调查,理由是此类产品在生产和销售等方面存在“严重扭曲”,具体表现包括所谓国家干预、法律保护、土地、能源、资本、原材料、劳动力等诸多方面。此举被外界解读为中欧贸易争端或将升级的标志性事件并引发广泛关注。其实,欧盟对华反倾销调查并非新鲜事,理由也几乎是老调重弹。 中国割草机器人近年来逐渐走俏欧盟市场。海关数据显示,中国割草机器人出口总量的40%以上销往欧盟27个成员国。2025年前9个月,对欧出口量同比增长37.7%,出口额同比增长80.6%。中国产品的优势日益显露:一是技术先进,中国企业生产的智能割草机器人,凭借无边界导航、视觉算法、智能避障等过硬技术,解决了长期的行业痛点,获得用户高度认可。二是服务可靠,中国割草机器人企业已在欧洲建立稳定的售后系统,如通过本地经销商建立“15天售后响应圈”;或通过设立海外子公司、收购海外公司股权等方式,打造本地化的营销网络和客户矩阵。三是设计科学,针对北欧陡坡草坪开发爬坡能力,中国企业为地中海庭院设计防紫外线外壳,由此获得“效果堪比专业园丁”的称赞。四是价格诱人,中国产品的售价远低于传统人工割草一年的费用,得益于规模化生产,还有部分机型售价已下探至数百美元。 但是欧盟显然过度夸大了中国割草机器人带来的影响。反倾销调查所谓“关于损害与因果关系的指控”声称,中国产品的数量和价格已对欧盟产业的销售量、价格水平和市场份额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对欧盟产业的整体业绩、财务状况和就业状况造成重大不利影响。而市场分析显示:欧盟割草机市场的头部卖家均为美国、日本和欧洲本土企业,中国企业仅位列知名供应商,而且优势集中在电动无绳的机器人产品。换言之,欧盟割草机市场在动力来源和款式设计上仍基本维系三分天下局面:传统汽油动力、稍新的电池动力占据不小比重,电动割草机相对属于新生事物;骑乘式、手推式割草机拥有稳定用户,机器人割草机日渐受到青睐。上述客观数据说明,中国割草机器人尽管在欧盟市场上能见度跃升,但是远未达到撼动、威胁其本土产业的程度,而是凭借其具有未来色彩的多重优势,有望成为欧盟推动绿色和数字转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频繁动用贸易防御工具暴露出欧盟在面对中国产业优势时的深度焦虑。近年来,打着所谓反对国家补贴、应对产能过剩的旗号,欧盟不断推出外国投资审查以及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其主要目标都是竞争力日渐增强的中国,代表未来方向的太阳能光伏板、电动汽车、风力涡轮机、割草机器人等产品都因此承受巨大压力。欧方此举的本意是为自身相关产业构筑保护墙,但往往事与愿违,十多年后回望,发现不仅错过产业升级的浪潮,而且其市场仍无法将中国的优质产品排除在外。而中国企业则迎难而上,继续借助完备的工业体系和强大的产业配套能力,在技术研发、服务升级、设计优化与价格下探等方面苦练内功,最终扭转不利局面,在向着全球中高端产业链迁移的道路上阔步迈进。 当前,中国和欧盟均将绿色和数字转型列为施政优先事项,这不仅是领导层作出的战略选择,更是符合全球经济和环境治理发展的正确方向,双方合作的增量将非常可观。对中欧这样体量相当的经济体而言,尽管竞争与合作并存是常态,但在代表未来方向且不存在地缘竞争、能够惠及全球的领域,只有加大合作面、减少竞争面,才能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利益,以最快速度取得长足进步。欧盟对中国产割草机器人发起反倾销调查,是其在绿色和数字转型中过度敏感、过度保护做法的缩影,其后续行动仍有待观察。参照过往案例,无论是达成量减价增的妥协方案,还是单方面提高征税,都会对中欧关系造成不良影响。 中方企业一直视欧盟为全球技术高地,十分珍惜欧盟这个高端市场的橱窗效应,尽全力赢得挑剔客户认可几乎是行业共识。但是欧方也应拿出诚意,转变固有思维,摈弃错误做法,莫让割草机调查割伤产业合作意愿,甚至割伤双方互信。果真如此,则中方遗憾,而欧方受损更多。(作者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