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UVg2作者:郭可opinion.huanqiu.comarticle郭可:“网络知识分子”大有可为/e3pmub6h5/e3pr9baf6自2003年中国网络第一大案“黄静事件”开始,到华南虎事件、躲猫猫事件、钓鱼岛风波,一批以网络空间为阵地、具有正义感、能独立思考且具学理精神的“网络知识分子”走红中国互联网。他们当中有媒体记者、大学教授、学者和社会名人,关注的话题涵盖社会民生、社会公德和国家主权等多个领域。“网络知识分子”的出现是一个时代产物,也是时代的召唤。我国社会现正处于转型期,经济形态日新月异,政治、社会和文化体系处在不断修正和健全的过程中,因此必然会出现各种意见场域和各种社会思潮。这个时候非常需要知识精英以天下为己任,利用其独立批判精神和学理知识,提出有见地的话语和理念,为社会公共利益和整个国家服务。有鉴于此,我国知识分子与网络空间的有机结合是目前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事实上,“网络知识分子”中的大多数不仅能引发社会思考,引领监督网络舆论,倡导社会主流价值观,还实现了自身学理价值,明辨了是非,澄清了事实,解决了现实问题。他们因此也塑造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原因在于恰到好处地依托学术逻辑和专业知识,同时充分利用网络空间的开放性,展示作为知识分子的社会学理性和公共性。 然而,也许因为“网络知识分子”这个群体的成员本身良莠不齐,或因网络空间是一个开放世界,抑或是市场经济为导向的转型期商业利益实在太有吸引力,有些网络知识分子不能独善其身,无法保持作为知识精英的学理性和公共性,会有意无意利用网络经济的影响力,以获取所谓网络知名度,甚至有意进行商业炒作,以追逐个人和机构名利的最大化。这一趋势集中表现为碎片化、浅层化的知识传播、名人间的口水战,甚至出现教授与记者微博“约架”,从网络的语言暴力发展到现实生活暴力。“网络知识分子”的碎片化和浅层化知识传播,以及他们在网络世界的公开恩怨和实际暴力倾向,与他们作为社会精英分子的形象相对比,不禁让人大跌眼镜。网络世界的意见多元性是天然的,网络知识分子理应用系统的知识结构和学理性思考,来开展自由开放的交流和争论,并在争论中逐步形成意见共识,形成越辩越明的真理。“网络知识分子”,尤其是有知名度的知识分子,更有责任自觉尊重以自由平等交流为特征的网络文明环境,保持应有的学理性和公共性,适度利用在虚拟世界中形成的影响、情操、品德,保持与物质利益的距离,多关注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继续引领我们这个转型期社会的思潮,树立清新的网络社会风气。(作者是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国际舆情中心主任)145996122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lengchunyang环球时报145996122000011["9CaKrnJSnGJ","9CaKrnJHKCh","9CaKrnJFGpd","9CaKrnJFwUq","9CaKrnJFtDO"]{"email":"script_silent@huanqiu.com","name":"沉默者"}
自2003年中国网络第一大案“黄静事件”开始,到华南虎事件、躲猫猫事件、钓鱼岛风波,一批以网络空间为阵地、具有正义感、能独立思考且具学理精神的“网络知识分子”走红中国互联网。他们当中有媒体记者、大学教授、学者和社会名人,关注的话题涵盖社会民生、社会公德和国家主权等多个领域。“网络知识分子”的出现是一个时代产物,也是时代的召唤。我国社会现正处于转型期,经济形态日新月异,政治、社会和文化体系处在不断修正和健全的过程中,因此必然会出现各种意见场域和各种社会思潮。这个时候非常需要知识精英以天下为己任,利用其独立批判精神和学理知识,提出有见地的话语和理念,为社会公共利益和整个国家服务。有鉴于此,我国知识分子与网络空间的有机结合是目前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事实上,“网络知识分子”中的大多数不仅能引发社会思考,引领监督网络舆论,倡导社会主流价值观,还实现了自身学理价值,明辨了是非,澄清了事实,解决了现实问题。他们因此也塑造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原因在于恰到好处地依托学术逻辑和专业知识,同时充分利用网络空间的开放性,展示作为知识分子的社会学理性和公共性。 然而,也许因为“网络知识分子”这个群体的成员本身良莠不齐,或因网络空间是一个开放世界,抑或是市场经济为导向的转型期商业利益实在太有吸引力,有些网络知识分子不能独善其身,无法保持作为知识精英的学理性和公共性,会有意无意利用网络经济的影响力,以获取所谓网络知名度,甚至有意进行商业炒作,以追逐个人和机构名利的最大化。这一趋势集中表现为碎片化、浅层化的知识传播、名人间的口水战,甚至出现教授与记者微博“约架”,从网络的语言暴力发展到现实生活暴力。“网络知识分子”的碎片化和浅层化知识传播,以及他们在网络世界的公开恩怨和实际暴力倾向,与他们作为社会精英分子的形象相对比,不禁让人大跌眼镜。网络世界的意见多元性是天然的,网络知识分子理应用系统的知识结构和学理性思考,来开展自由开放的交流和争论,并在争论中逐步形成意见共识,形成越辩越明的真理。“网络知识分子”,尤其是有知名度的知识分子,更有责任自觉尊重以自由平等交流为特征的网络文明环境,保持应有的学理性和公共性,适度利用在虚拟世界中形成的影响、情操、品德,保持与物质利益的距离,多关注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继续引领我们这个转型期社会的思潮,树立清新的网络社会风气。(作者是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国际舆情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