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小组按】
5月25日,《人民日报》头版,开设了一个栏目,叫“两学一做·我为什么入党”。其中写道:
“我为什么入党?”对每一名共产党员来说,这是终其一生的灵魂叩问和内心自省。入党,是神圣而崇高的。革命战争年代,入党往往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血与火的洗礼;和平建设时期,入党常常意味着兴国安邦、奉献为民的责任担当。当前,“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正在全体党员中深入开展。不论党龄多长,不论职业身份,每一名共产党员都应对照党章,时时想一想“我为什么入党”这个厚重命题,时时看一看自身思想言行是否符合共产党员的标准。
第一篇文章,讲述了一位青年高校教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党委副书记徐川对入党的认识。
在《人民日报》4版《顶天立地谈信仰——解码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师徐川的思政工作法》一文中,提到了徐川曾在微信写过一篇文章十分火爆:《我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
学习小组(微信号xuexixiaozu)就推荐阅读此文,略有删节。出处:微信公号南航徐川(微信号:nanhangxuchuan)。
我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
接到同学留言,说他最近很困惑,不知道如何选择。
他有资格被发展为党员,但是他还没想好,问我怎么看。
我说很好看。
我特别欣慰,因为他在思考,有判断,想抉择。
人不思考,和咸鱼有什么分别?
别人都说好,你就上,你是别人的牵线小木偶么?
即使所有人都告诉你这是个好事,你没想好,那就要慎重。
这才是你自己的生命,这才是你自己的选择,这才是为自己负责。
为什么要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他给我的问题,也是我给自己的命题。
我们今天一起来聊聊。
二
我大学毕业之前才成为正式党员,不算早,很多人在高中就是党员。
当然,这不好比较,我也不羡慕,我们都有自己的人生,不能老是看着别人。
如果你的眼睛一直盯着别人,也就迷失了自己。
其实,我很多条件早就具备了,我群众基础很好,威望很高。
班级里各种选举,只要是正面的,只要我参加,基本我就是第一名。
有时候我还是全票,也就是说连我自己都觉得我挺好的。
但是我什么都好,就是学习不好。
于是,威望再高,基础再好,成绩太差,还是没有资格入党。
因为成绩原因我自己主动辞去班长职务,结果班级同学硬生生又把我选上了。
当然,最终我还是辞职了,因为成绩确实惨不忍睹,令人发指。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后来东风来了,但是风太小,成绩有好转,但是不够好。
我成绩一直拼命追赶到大三才逐渐符合条件。
于是,我开始激动万分的进入组织的考察程序。
那么,问题来了,我为什么要加入中国共产党?
三
有很多同学一谈入党动机都是套话连篇,动不动就“从小爷爷对我说”。
纯粹是为了让自己显得基础牢固条件成熟,随时把爷爷搬出来忆苦思甜。
要么是:从小爷爷对我说,吃水不忘打井人;
要么是:从小爷爷教育我,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要么是:从小爷爷告诉我,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
我一度深深地怀疑,大家拥有同一个爷爷。
这些大而无当、无比正确的废话,持续了很多年,现在也在使用。
我不认为这个就不好,但是我认为你入党应该是你自己的事儿。
而且,我认为,就算爷爷真的跟你说,你们都是那么乖的孙子么?
我从来没有这么说过,也从来没有让我爷爷现身说法。
因为我没有见过我爷爷。
但是我家根正苗红,出身贫农是真的,而且我们家也基本都是党员。
我爷爷生前是村支部书记,我叔叔也是,我爸爸则是部队历练成长的党员。
但是,给我最大震撼的不是他们。
四
在我入党前组织谈话的时候,学校宣传部部长让我谈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
我没有讲我的爷爷,也没有讲我的家庭熏陶,我讲了一个故事。
我大学读书是在外国语学院,外语学院当时的党委书记是毕可友。
他有个亲侄女小毕在我们班级读书,我们那时候特别羡慕。
因为有个亲戚在身边罩着,就算是同等能力看关系,至少心里踏实了一些。
小毕从来都是撇撇嘴,说你们不了解我大爷,他不会为任何人走后门。
我们就哈哈哈哈哈,傻子才信。
后来,小毕参加学院保研面试,她一直是前三名,我们学院有两个名额。
学院早就传开了,说小毕你妥妥的保研了,成绩本来就好,何况还有你大爷。
小毕一脸凶相,你大爷!她说要是她大爷不在,说不定还好一些。
后来,小毕果然没有上!后来,小毕竟然没有上!后来,小毕确实没有上!
那几天小毕眼睛哭得跟桃儿似的,我们谁也不忍心去讨论她大爷的事儿。
不过我们也慢慢相信有个当领导的大爷有时候真不见得是好事。
她自己当然不是吃素的,自己考研考去了北京更牛掰的学校。
后来,有一次采访毕书记,我提到了这个话题,就说大家当时都觉得不可思议。
毕大爷说,什么叫不可思议?升学考学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天大的事情,她并没有特别傲人的成绩。而且,当你个人利益和别人的利益冲突了,党员本来就要做出牺牲和让步,不然凭什么你是党员?入党的时候都宣誓过的,要随时付出,入党不是为了能够给自己获得更多利益……
他说的特别认真,我听得特别仔细。
我脑海闪过一个词叫正义凛然,有股正气支撑的人大概都是威风凛凛百毒不侵的。
我觉得我做不了这样的人,但是我觉得我愿意跟这样的人在一起。
我觉得这才是正能量的世界,我觉得这才是我们都需要的世界。
所以,我决定加入中国共产党。
五
但是,我还是太年轻了,世界观和价值观并不会就这样轻易地生根发芽。
信念建立的太单纯,摧毁起来也特别容易。
后来,我到了上海读书。
虽然我只是研一的新生,虽然我是支部党龄最短的党员,但是大概因为乐于奉献和勇于担当,很快担任了党支部书记,后来竟然还以新生的身份竞选成为研究生会主席。
那时候,我们支部的核心任务就是组织政治学习,我第一次做党支部书记,第一次带领大家学习,所以我特别用心。
当时,我们的学习任务是领会上海市委主要领导同志讲话精神。
我们认真学习了三个月。
后来,上海市委主要领导被抓了。
学习过程自然无疾而终。然而,我不能接受。
接下来的很多天我特别伤心,特别难过,特别委屈。
就好像自己辛辛苦苦在海边搭建了一个城堡,一个浪打过来就全部坍塌。
回想起过去的三个月,我觉得所有的努力特别可笑,特别滑稽。
越用心越受伤,越在意越痛苦,越卖力越滑稽。
我当时想不明白,也无法向别人求助,我想不通。
很多人还会嘲笑我,有什么好委屈的,跟你有什么关系。
别人未必理解我的愤懑,未必理解信念受到冲击的迷茫。
六
时间慢慢过去了,我自己也终于可以比较平静地想清楚一些问题。
比如,其实我们不应该把入党的动机跟某个人联系在一起。
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他们都是个人,都是个体。
把信仰交给个人承载永远是有风险的,也是脆弱的。
或者说来得快,去得也快;建立很容易,摧毁也简单。
因为人是会变的,所以我们有个词儿叫盖棺论定,死了才靠谱。
尤其在别人信仰没有那么牢固、没那么可靠的前提下。
另外,我们不应该因人废言,不应该因为人出了事儿,就觉得所有的话都没道理。
上海市委领导当时的种种讲话不是代表他个人,讲话的意义也不能因为他个人出事儿而全盘否定。
只不过,在以德治国的传统文化中,德行有问题,那就什么都不是。
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说得很严谨,做到却很难。
现在,我们重新来回答这个问题:今天,你为什么要加入中国共产党?
如果过去我的认识肤浅,那我也要自己寻找一个答案。
这不是为了宏伟的目标,是给我自己的内心一个交代。
七
我开始读党史,我想从这个党的诞生之初开始去寻找答案。
不为了考试,不为了考级,只为了内心的平静。
只为了给内心那些涌动的不安找一个落脚的地方。
然后,我有了太多太多的疑问。
比如,一个只有50多人的政党,一个只有十二三个代表的大会,最小的不到20岁,靠什么克服千难万险聚集到一起?
比如,那些早期代表有的衣食无忧,有的在外留学,有的身居高位,是什么让他们心甘情愿抛弃一切干共产?
比如,中国近代史的舞台上各方都有登台亮相的机会,北洋军阀、封建复辟、辛亥革命、国民党,为什么是共产党最终走到了历史舞台的中心?
比如,这个逆袭的政党诞生之初没有任何光环,没有任何背景,没有任何资产,哪里来的一往无前的勇气和底气?
比如,这个命运多舛的政党一路面临各种围剿追击,面临各种逃离、掉队、背叛,靠什么坚持到最后的胜利?
比如,历史始终在观看,人民始终在判断,是什么让人民选择了共产党,而不是别的其它政党?
答案只能是两个字:信仰。
是谁选择了共产党?历史,还有人民。
八
加入一个组织,就要了解一个组织的过去,看清一个组织的未来。
这应该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是其实这个最基本的要求我们都没做好。
我们也受了很多年的教育,但是教育我们的人并没有很好地完成这份工作。
因为我们在这么多年的教育中失去了对历史的兴趣和对选择的敏感。
历史全是细节,历史全是故事,历史充满悬念,历史波谲云诡。
这个组织的过去其实很多人都不太了解,自己不读党史,不读党章。
我们没有经历过艰苦岁月,也就不能凭空建立起对党的感情和深情。
所以,我们要回头看,要仔细想,要慢慢走。
这个政党的历史并不遥远,这个政党的现在其实也不复杂。
知道怎么来的,才能知道身在何处,才能知道去往何方。
这是最简单的逻辑。
这个政党的未来也容易判断,这个一两年,我们见证了很多事儿。
所有人都看得到“打老虎拍苍蝇”,看得到“从严治党”;
所有人都看得到“八项规定”,看得到“三严三实”;
所有人都看得到“群众路线”,看得到“两学一做”;
越来越具体,越来越严格,越来越常态,这就是趋势。
道理并不复杂,心中没有人民,必被人民所弃。
这个政党的荣光与人民紧紧相依,未来的辉煌也必然有赖于此。
也只能如此。
这是历史给出的答案,也是中共自己的选择。
九
我想,我今天给出的肯定不是最终答案。
或者,我也不是想给你们一个最终答案。
现在,入党的门槛也越来越高,入党也越来越困难。
决定一个党的生机和活力的,永远不是党员的数量,而是质量。
那就让真心想加入这个组织的同志们面临更多一些考验。
我认为,如果一个学生没有强大的群众基础,不为同学全心全意奉献,做不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他是没有资格入党的。
至少,在我所能辐射的范围内,就是如此的标准和要求。
如果大家都同意这样的观点,那就不只是我,而是我们。
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走到一起。
同时,也应该带着每个人的信念和故事。
文/徐川
顶天立地谈信仰(两学一做·我为什么入党)
——解码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师徐川的思政工作法
本报记者 孟祥夫
《 人民日报 》( 2016年05月25日 04 版)
需要提前占座,经常是一座难求;上课过程中,掌声、笑声不断,听者专心致志……如果告诉你,这是高校党课的课堂,你会不会惊讶?
这样的“盛况”,就出现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党委副书记徐川的党课上。
讲党课,要把自己“摆”进去
故事,要从徐川的一篇文章说起。
今年“五一”期间,徐川在微信朋友圈里着实“火”了一把,其个人微信公号“南航徐川”推送的题为“我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文章,相继被人民日报、团中央等官方微信转发,阅读量很快突破10万+,并陆续被中华全国学联、党建头条等300多个公众号转载,在青年中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议。
文章中,徐川先从学生们的入党动机说起。“很多同学一谈入党动机都是套话连篇,动不动就‘从小爷爷对我说’。要么是,从小爷爷对我说,吃水不忘打井人;要么是,从小爷爷教育我,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要么是,从小爷爷告诉我,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我一度深深地怀疑,大家拥有同一个爷爷……我从来没有这么说过,也从来没有让我爷爷现身说法。因为我没有见过我爷爷。”这样的“桥段”,一下子拉近了与青年的距离。
事实上,让徐川坚定入党信念的不是家人,而是他就读大学时的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毕可友。在学院保送研究生面试中,毕可友“出人意料”地没给亲侄女“开绿灯”,让很多人大跌眼镜。“当个人的利益和别人的利益冲突了,党员本来就要作出牺牲和让步,不然凭什么你是党员?入党的时候是宣过誓的,要随时付出,入党不是为了能够给自己获得更多利益。”毕可友的话,深深触动了徐川的内心,“推着”他迈进党的队伍里。
后来,在经历过一番成长的烦恼和挫折后,徐川认识到,为什么要入党的答案只能是两个字:信仰。“我们没有经历过艰苦岁月,也就不能凭空建立起对党的感情和深情。所以,我们要回头看,要仔细想,要慢慢走……这个政党的未来也容易判断,最近一两年,我们见证了很多事儿。所有人都看得到‘打老虎拍苍蝇’,看得到‘从严治党’;所有人都看得到‘八项规定’,看得到‘三严三实’;所有人都看得到‘群众路线’,看得到‘两学一做’;越来越具体,越来越严格,越来越常态,这就是趋势。”
“文章很幽默,道理很深刻”“很认真地读完了全文,佩服。我看到标题的时候,答案已经在脑海浮现:信仰。这也是我入党的原因”……徐川以自身经历娓娓道来讲故事的做法,赢得了网友的纷纷“点赞”。而这种风格也延续到了他的党课中。
5月16日10点,南航将军路校区主楼报告厅人山人海。得知徐川要讲党课,很多人早早地来到教室占座,还有人从别的大学慕名而来。课堂上,徐川结合自身和身边人的故事,引导学生们端正入党动机。
“是否入党是你自己的选择,不应该是别人告诉你一定要入党,也不仅仅是你要考公务员、要进国企才入党;入党意味着责任、让步和牺牲……”徐川的讲课不时被阵阵掌声打断,一个多小时的党课很快结束了。而刚走下讲台的徐川,又被学生们团团围住。
“面对严肃的党章党规,总感觉枯燥,看不进去,但徐老师却讲得深入浅出。听完他的课,我有了更多想跟他交流的想法,也开始学习党的知识。”来自机电学院的研究生苟林说。
而在能源与动力学院的大一学生夏晓宇看来,徐川将大道理融入到他的经历和故事中,“听上去很有意思,让人很容易接受。”
要勇于亮剑、敢于发声
“川哥,怎么能让自己的格局变大?”“要有思想,有远见,方法就是多读书,多实践。”
“老师你说怎么排解没有对象的空虚呢?”“跑步、书法、读书、社团、演讲……小伙子,人生不是只有搞对象啊。如果你把我说的事儿都尝试一遍,我想,对象已经在来的路上。”
“你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可是,如果我是银子怎么办?”“咦,有个词语叫啥来着?对,银光闪闪!”
……
这是徐川和学生们在微信公号后台日常问答的一部分。学生们有啥不解和困惑,都爱来这里寻找答案。虽然从事的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徐川并没有“不怒自威”的严肃,也从不会板着脸说教。相反,他跟学生相处的方式,是平起平坐、交心谈心。
截至目前,徐川回复学生的留言超过10万条。在这些留言中,也不乏少数不解,甚至于质疑的声音。有人在留言中写道:“读了你的文章,我还是没想好是否要入党。”还有人就“是为党而入党,还是为国而入党”和徐川展开讨论。
在徐川看来,学生们有质疑和反思是正常的,意味着他们在思考在探索,而这往往是理解和认同的开始,“有时候,我们往往因为信仰、爱国等话题过于尖锐而不敢谈,但思政教育就是要做到勇于亮剑、敢于发声,要宣扬正义、鼓励正义,遇到问题时则需勇于拿出事实与学生开诚布公地讨论,而非藏着掖着,只有厘清问题才能让人心悦诚服,也才能最终引导学生求真向善。”
现在,微信平台已成为徐川与学生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桥梁。对于学生们的任何问题,徐川都会一一解答。他许下承诺,无论多忙,每一个提问的同学都能在24小时内得到答复。徐川说,他每天在微博、微信公号收到的学生提问少则数十个、多则一两百个,回复问题到夜里一两点钟是常事,“最多的一次,我收到近500条问题。虽然回答任务很重,但也不觉得烦,因为这是自己喜欢做的事。”
“建立网络公众平台,主要还是为了服务、引领学生。”徐川说。除了随时回答学生的问题,徐川还通过文章阐明道理、晓以大义。到目前为止,徐川在个人公号发表50多篇文章。其中既有《寒假,不妨用心做好一件事》《我依然坚信这个世界的美好》之类的“答学生问”系列文章,也有诸如《青年节里谈中国》《国庆节里谈爱国》之类的“节日谈”系列文章。很多文章被知名官微转载,文章累计阅读次数突破百万。
“引领学生,不是简单地传授完知识就万事大吉了,而是通过与学生互动,教给学生看问题的视角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我想做的就是把‘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有意思’,让同学们接受知识的同时又乐在其中。”徐川说。
让“我”变成“我们”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想做的,是要让‘我’变成‘我们’,把更多有坚定信仰的人汇聚在一起。”徐川的想法单纯而质朴。
如今在南航,一股“徐川热”逐渐升腾起来。大家以不同的方式,把徐川的做法融入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
为了让国家大政方针和时下热点以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出来,航天学院的学生自发成立了“一分钟”微视频制作团队。他们一笔一画,不厌其烦地用成百上千张手绘,制成轻松活泼、简明轻快的短视频。学生们在徐川等老师的具体指导下,对脚本创作、音画组合等进行精细打磨,先后制作了《一分钟四个全面》《一分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分钟共青团》等“一分钟”系列视频。在南航的官方微博上,近千人对《一分钟四个全面》转发和点赞。目前,该团队正在制作完善《一分钟“两学一做”》微视频。
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青年教师何畏则带领一群90后辅导员,组织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社团,目前有来自12个学院20多个专业的百余名学生加入其中。社团定期开设思政课、党课,开展学术研讨,举办思辨类活动,集体备课,并在学生中讲授《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系列讲座。开设的系列讲座和活动,吸引了1万余人次学生参加。
学生事务服务中心、大学生学习支持辅导中心、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南航还专门开设了若干个大学生党员“百岗奉献”实践平台,不断给学生党员提供奉献、服务的机会。通过奉献与服务,青年党员们在锤炼其党性的同时,也给其他学生作示范、立标杆。
如今,发生在校园里的点滴改变,让徐川的愿望正一步步实现。并且,改变已不仅仅局限于南航校园。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团委副书记刘伟和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团委副书记杨春梅都是徐川党课的“取经人”。
“听了徐老师的课,让我感悟到,要走‘近’学生才能走‘进’学生。接下来,我们不仅要邀请徐老师进学院给学生们上课,还要充分挖掘校内资源,改变现行的工作方式,做到更好地引领学生。”杨春梅说。
刘伟也表示,回去后要更加重视辅导员团队建设,把握年轻人的特点,“让学生们接受和喜欢我们的工作,让我们的队伍更加壮大起来。”
(本文为微信公号“学习小组”独家授权海外网发表,如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海外网-学习小组专栏”)
>>>点击进入“学习小组”海外网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