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K4Am2 opinion.huanqiu.comarticle中国海洋安全环境形势日趋严峻/e3pmub6h5/e3prvedcq资料图:中国南海海洋权益日益广泛与重要,而海洋安全则包括了海洋领土(岛屿主权)、领海、海洋资源、海洋运输通道等诸多方面。近年来,中国海洋权益不断受到挑战甚至侵犯,国家海洋安全形势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严峻。中国地处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拥有漫长的海岸线总长1.8万公里,拥有6500多个岛屿。依据联合国《海洋公约法》,应划归中国管辖的海洋国土共计300多万平方公里,相当于陆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其中有150-190万平方公里与邻国存在争议。要维护这样一个庞大的海洋国(领)土与海洋权益本身就是一个大挑战。特别是由于历史与国内政治及政策等多种原因,中国海洋权益长期以来不断遭受侵犯,原本属于中国的东海、南海诸多岛屿为他国觊觎,甚至被窃占。如今在美国持续强化亚太战略(即“亚太再平衡”)与国际形势日益复杂的背景下,中国海洋安全环境与形势更趋恶化。第一,南海问题的复杂化与域外势力的纷纷介入,对我国海洋权益与海洋安全环境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美国强势主导与介入下,不断纵容域外势力日本、印度、英国(表示航母要在南海巡航)、澳大利亚等盟友等纷纷介入,加上美、日等与南海相关国家的双向合作,对中国南海岛屿主权、海洋权益、海洋安全造成新的挑战与威胁,我维权的代价与成本大幅上升,阻碍着中国跨出太平洋、走向世界的进程。 第二,日本推行“钓鱼岛国有化”政策后严重恶化了我东海安全环境。在中日东海划界争议持续的同时,原本属于中国的钓鱼岛却长期为日本占有,并完成了所谓的“国有化”进程,对中国岛屿主权形成实际侵占。尽管我实现了钓鱼岛周边海域常态化巡航,但仍无法实际控制钓鱼岛。与此同时,台湾当局对日本的“亲善”态度与立场(对日本坚持冲之鸟礁是岛不是礁的立场即公开扬言“不持异议”,依据国际法处理)以及台日召开海洋会议(不是维持中华民族的海洋权益,而是企图通过对日本海洋利益让渡争取日本对台湾分裂势力的支持),进一步影响了国家在东海的有效权益维护,东海海洋安全环境难以改善。第三,中国在全球主要海洋运输通道安全的重要性上升,维护海外利益安全压力增大。中国经济实力增强,对外贸易高度国际化,能源等战略物资进口大幅增加,“走出去”战略加快了对外投资的全球布局,“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推进中国经济与沿线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连接,中国经济与国家经济利益全球化发展,面临美国掌握的世界主要海洋通道(如马六甲海峡等)的随时封锁,对中国国家经济安全与海洋通道安全形成新的威胁,维护海外利益安全压力增大。第四,朝鲜半岛问题对我北部海洋安全形成另类威胁。一方面,中韩黄海苏岩礁争议尚未解决,而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导弹防御系统又进一步对我北部国土与沿海形成新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朝鲜“核危机”引起的周边安全问题以及美韩军事合作在周边海域持续的军事演习沃土,对我黄海及环渤海湾等海洋安全造成新的威胁。另外,我海洋政策与海洋战略推进面临更大的困难。中国长期以来奉行以“近海防御”为主的海洋战略,阻碍了对国家海洋权益的维护,目前来看已不能适应新的国家发展与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依据国家发展与海外利益延伸的需要,开始推进“远洋海洋战略”,但起步晚,世界海洋权益早已被列强占领与瓜分(美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与俄罗斯等全球拥有专属经济区面积最大的6个国家,总面积达5400万平方公里,其中有四分之三即3900万平方公里与母国领土是分开的),面临更为复杂的国际形势的干扰与挑战。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需要提高全民族的海洋意识与海洋权益危机意识,增强中国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与海洋安全的经济能力、法律能力与军事能力,尤其是要将更多资源投入到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与海洋安全上来。(王建民,中国社科院台研所研究员)更多南海问题专业资讯与权威解读,尽在海外网—中国南海网(www.nanhainet.cn)责编:栾雨石、牛宁1502265087000责编:千帆海外网150226508700011[]{"email":"qianfan@huanqiu.com","name":"千帆"}
资料图:中国南海海洋权益日益广泛与重要,而海洋安全则包括了海洋领土(岛屿主权)、领海、海洋资源、海洋运输通道等诸多方面。近年来,中国海洋权益不断受到挑战甚至侵犯,国家海洋安全形势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严峻。中国地处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拥有漫长的海岸线总长1.8万公里,拥有6500多个岛屿。依据联合国《海洋公约法》,应划归中国管辖的海洋国土共计300多万平方公里,相当于陆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其中有150-190万平方公里与邻国存在争议。要维护这样一个庞大的海洋国(领)土与海洋权益本身就是一个大挑战。特别是由于历史与国内政治及政策等多种原因,中国海洋权益长期以来不断遭受侵犯,原本属于中国的东海、南海诸多岛屿为他国觊觎,甚至被窃占。如今在美国持续强化亚太战略(即“亚太再平衡”)与国际形势日益复杂的背景下,中国海洋安全环境与形势更趋恶化。第一,南海问题的复杂化与域外势力的纷纷介入,对我国海洋权益与海洋安全环境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美国强势主导与介入下,不断纵容域外势力日本、印度、英国(表示航母要在南海巡航)、澳大利亚等盟友等纷纷介入,加上美、日等与南海相关国家的双向合作,对中国南海岛屿主权、海洋权益、海洋安全造成新的挑战与威胁,我维权的代价与成本大幅上升,阻碍着中国跨出太平洋、走向世界的进程。 第二,日本推行“钓鱼岛国有化”政策后严重恶化了我东海安全环境。在中日东海划界争议持续的同时,原本属于中国的钓鱼岛却长期为日本占有,并完成了所谓的“国有化”进程,对中国岛屿主权形成实际侵占。尽管我实现了钓鱼岛周边海域常态化巡航,但仍无法实际控制钓鱼岛。与此同时,台湾当局对日本的“亲善”态度与立场(对日本坚持冲之鸟礁是岛不是礁的立场即公开扬言“不持异议”,依据国际法处理)以及台日召开海洋会议(不是维持中华民族的海洋权益,而是企图通过对日本海洋利益让渡争取日本对台湾分裂势力的支持),进一步影响了国家在东海的有效权益维护,东海海洋安全环境难以改善。第三,中国在全球主要海洋运输通道安全的重要性上升,维护海外利益安全压力增大。中国经济实力增强,对外贸易高度国际化,能源等战略物资进口大幅增加,“走出去”战略加快了对外投资的全球布局,“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推进中国经济与沿线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连接,中国经济与国家经济利益全球化发展,面临美国掌握的世界主要海洋通道(如马六甲海峡等)的随时封锁,对中国国家经济安全与海洋通道安全形成新的威胁,维护海外利益安全压力增大。第四,朝鲜半岛问题对我北部海洋安全形成另类威胁。一方面,中韩黄海苏岩礁争议尚未解决,而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导弹防御系统又进一步对我北部国土与沿海形成新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朝鲜“核危机”引起的周边安全问题以及美韩军事合作在周边海域持续的军事演习沃土,对我黄海及环渤海湾等海洋安全造成新的威胁。另外,我海洋政策与海洋战略推进面临更大的困难。中国长期以来奉行以“近海防御”为主的海洋战略,阻碍了对国家海洋权益的维护,目前来看已不能适应新的国家发展与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依据国家发展与海外利益延伸的需要,开始推进“远洋海洋战略”,但起步晚,世界海洋权益早已被列强占领与瓜分(美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与俄罗斯等全球拥有专属经济区面积最大的6个国家,总面积达5400万平方公里,其中有四分之三即3900万平方公里与母国领土是分开的),面临更为复杂的国际形势的干扰与挑战。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需要提高全民族的海洋意识与海洋权益危机意识,增强中国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与海洋安全的经济能力、法律能力与军事能力,尤其是要将更多资源投入到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与海洋安全上来。(王建民,中国社科院台研所研究员)更多南海问题专业资讯与权威解读,尽在海外网—中国南海网(www.nanhainet.cn)责编:栾雨石、牛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