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K7Vp8作者:周信opinion.huanqiu.comarticle周信:乐见中印“新相知”/e3pmub6h5/e3pn4bi4t就在刚刚,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与印度外长斯瓦拉吉共同会见记者时宣布,习近平主席同印度总理莫迪将于4月27日至28日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非正式会晤。这是中印领导人见面的一次创新形式,消息也来得似乎有些突然。但从通常筹备领导人活动的时间推算,双方此次会晤绝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在较早时候就着眼新时期中印关系发展作出的重要安排。实际上据我观察,此前两国舆论已有蛛丝马迹可循。一位中国学者在公开发表的文章中,就大量列举事例,指出近来印度朝野对华政策大辩论氛围趋向积极和理性。印度《教徒报》也在报道近期两国副国级和部长级接触后表示,“双边交往可能不限于目前的层级或一定要等到6月的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现在谜底揭晓。仔细琢磨,确在情理之中。中国和印度山水毗连,陆海相通,两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友好交流历史,留下了无数动人的故事。1950年4月1日,两国正式建交,印度成为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近年来,在两国领导人的引领下,中印关系总体保持稳定发展势头。习近平主席和莫迪总理于2014年和2015年实现互访,一同访问对方的家乡,并9次在多边场合会晤,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和领导人之间的友谊,就发展中印关系达成诸多重要共识,带领中印关系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尽管中印关系在去年经历了一些波折,两国和两国人民致力于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愿望是一致的、强烈的。最近几个月以来,中印之间展开的一系列积极互动包括在较高层次的对话,在各领域开展的交流与合作及取得的新进展,都有力地推动此次非正式会晤水到渠成。就中印而言,即将举行的两国领导人非正式会晤将为两国关系带来难得的重要机遇。中印双方都要充分抓住机遇、用好机遇,为新时期中印关系的发展持续注入正能量。从根本上,要积极看待对方发展,增强战略互信。近年来,中印积极开展高层定期互访及会晤,新建多个对话合作机制,战略互信不断增加,但仍有一些不利于中印关系的杂音不时出现。中印都是大国,“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应该以更广阔的视角、更宏大的格局、更长远的眼光看待双边关系,而不是拘泥于地缘政治,打“小算盘”。中印是邻居、伙伴,不是对手、敌人,“零和思维”不应出现在中印关系的字典里。要坚定不移走和睦共处、世代友好的道路,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对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实现“龙象共舞”和“1+1=11”。从动力上,要全面深化合作,助推各自国家发展。中印两国经济体量大,同处快速发展阶段,经济互补性强,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巨大的合作潜力。2017年,中印双边贸易额844亿美元,同比增加20.3%,创历史新高。中国现在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四大出口目的地。印度是中国在南亚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印贸易额占中国与南亚地区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二。“中国梦”和“印度梦”是世界三分之一人口的伟大梦想,代表着新兴经济体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和追求。只有中印都发展起来了,才会有真正的“亚洲世纪”。双方应以开放包容姿态,加强“一带一路”与印度自身的发展倡议对接,携手促进区域合作和共同发展。双方也要充分挖掘合作潜力,推动两国经贸合作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发展。从可持续发展考虑,要扩大人文交流,释放蓬勃活力。“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中印两国同为世界文明古国,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和友好渊源。中印两国人民同是伟大的人民,在近代反对殖民主义侵略和统治的共同斗争中,更是相互鼓舞,相互支持。两国人民有着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有着对和平合作的共同期盼。2017年双方人员往来突破百万,共建立起11对友好城市和省邦关系。中国的孔子学院在印度受到欢迎,学习中文越来越时髦。印度电影在中国多次掀起热潮。双方应进一步加强地方、青年、智库、文化、媒体、旅游等领域交流,增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好情谊。从求同存异角度,要树立新安全观,有效管控和妥善处理分歧。我们当然需要正视,中印之间仍存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也面临一些现实利益矛盾。但更应该看到,这些问题和矛盾在中印关系的悠远历史长河中只是短小的支流,不能也不应该阻碍中印滚滚向前的友好合作洪流。双方应拿出足够的政治智慧和勇气,发扬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防止中印关系大局受困于一时一事。双方应正视历史,通过磋商谈判,理性对待、有效管控、妥善处理分歧和敏感问题,避免战略上的误解误判。从大国担当出发,要共同负起责任,加强沟通、协调与合作,推动建设更合理的国际秩序,构建亚洲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回望昨天,中印在万隆会议上共倡“万隆精神”,促进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加速了全球殖民体系瓦解的历史进程。聚焦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中印两国在联合国、金砖国家、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中俄印等多边框架下,在气候变化、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谈判、能源和粮食安全、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全球治理等全球议题上保持良好沟通协调。展望未来,中印应继续共同为亚洲发声,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声,联手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推动建设开放共赢的世界经济和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繁荣作出更大贡献。“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1954年10月,毛主席在送别来华访问的印度总理尼赫鲁时,引用了屈原的这句诗。这对于一路走来的中印关系何尝不是生动的写照?由衷期待中印两国莫再“生别离”,但求“新相知”,更求“心相知”,聚焦合作,结伴前行,有益人民,共兴亚洲,造福世界。(作者为国际问题学者 周信)152439798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魏少璞环球网15243979800002["9CaKrnK7Qqm","9CaKrnK7QgU","9CaKrnK7PRK","9CaKrnK7MzP","9CaKrnK7MpZ"]{"email":"weishaopu@huanqiu.com","name":"魏少璞"}
就在刚刚,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与印度外长斯瓦拉吉共同会见记者时宣布,习近平主席同印度总理莫迪将于4月27日至28日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非正式会晤。这是中印领导人见面的一次创新形式,消息也来得似乎有些突然。但从通常筹备领导人活动的时间推算,双方此次会晤绝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在较早时候就着眼新时期中印关系发展作出的重要安排。实际上据我观察,此前两国舆论已有蛛丝马迹可循。一位中国学者在公开发表的文章中,就大量列举事例,指出近来印度朝野对华政策大辩论氛围趋向积极和理性。印度《教徒报》也在报道近期两国副国级和部长级接触后表示,“双边交往可能不限于目前的层级或一定要等到6月的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现在谜底揭晓。仔细琢磨,确在情理之中。中国和印度山水毗连,陆海相通,两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友好交流历史,留下了无数动人的故事。1950年4月1日,两国正式建交,印度成为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近年来,在两国领导人的引领下,中印关系总体保持稳定发展势头。习近平主席和莫迪总理于2014年和2015年实现互访,一同访问对方的家乡,并9次在多边场合会晤,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和领导人之间的友谊,就发展中印关系达成诸多重要共识,带领中印关系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尽管中印关系在去年经历了一些波折,两国和两国人民致力于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愿望是一致的、强烈的。最近几个月以来,中印之间展开的一系列积极互动包括在较高层次的对话,在各领域开展的交流与合作及取得的新进展,都有力地推动此次非正式会晤水到渠成。就中印而言,即将举行的两国领导人非正式会晤将为两国关系带来难得的重要机遇。中印双方都要充分抓住机遇、用好机遇,为新时期中印关系的发展持续注入正能量。从根本上,要积极看待对方发展,增强战略互信。近年来,中印积极开展高层定期互访及会晤,新建多个对话合作机制,战略互信不断增加,但仍有一些不利于中印关系的杂音不时出现。中印都是大国,“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应该以更广阔的视角、更宏大的格局、更长远的眼光看待双边关系,而不是拘泥于地缘政治,打“小算盘”。中印是邻居、伙伴,不是对手、敌人,“零和思维”不应出现在中印关系的字典里。要坚定不移走和睦共处、世代友好的道路,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对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实现“龙象共舞”和“1+1=11”。从动力上,要全面深化合作,助推各自国家发展。中印两国经济体量大,同处快速发展阶段,经济互补性强,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巨大的合作潜力。2017年,中印双边贸易额844亿美元,同比增加20.3%,创历史新高。中国现在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四大出口目的地。印度是中国在南亚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印贸易额占中国与南亚地区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二。“中国梦”和“印度梦”是世界三分之一人口的伟大梦想,代表着新兴经济体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和追求。只有中印都发展起来了,才会有真正的“亚洲世纪”。双方应以开放包容姿态,加强“一带一路”与印度自身的发展倡议对接,携手促进区域合作和共同发展。双方也要充分挖掘合作潜力,推动两国经贸合作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发展。从可持续发展考虑,要扩大人文交流,释放蓬勃活力。“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中印两国同为世界文明古国,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和友好渊源。中印两国人民同是伟大的人民,在近代反对殖民主义侵略和统治的共同斗争中,更是相互鼓舞,相互支持。两国人民有着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有着对和平合作的共同期盼。2017年双方人员往来突破百万,共建立起11对友好城市和省邦关系。中国的孔子学院在印度受到欢迎,学习中文越来越时髦。印度电影在中国多次掀起热潮。双方应进一步加强地方、青年、智库、文化、媒体、旅游等领域交流,增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好情谊。从求同存异角度,要树立新安全观,有效管控和妥善处理分歧。我们当然需要正视,中印之间仍存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也面临一些现实利益矛盾。但更应该看到,这些问题和矛盾在中印关系的悠远历史长河中只是短小的支流,不能也不应该阻碍中印滚滚向前的友好合作洪流。双方应拿出足够的政治智慧和勇气,发扬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防止中印关系大局受困于一时一事。双方应正视历史,通过磋商谈判,理性对待、有效管控、妥善处理分歧和敏感问题,避免战略上的误解误判。从大国担当出发,要共同负起责任,加强沟通、协调与合作,推动建设更合理的国际秩序,构建亚洲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回望昨天,中印在万隆会议上共倡“万隆精神”,促进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加速了全球殖民体系瓦解的历史进程。聚焦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中印两国在联合国、金砖国家、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中俄印等多边框架下,在气候变化、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谈判、能源和粮食安全、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全球治理等全球议题上保持良好沟通协调。展望未来,中印应继续共同为亚洲发声,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声,联手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推动建设开放共赢的世界经济和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繁荣作出更大贡献。“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1954年10月,毛主席在送别来华访问的印度总理尼赫鲁时,引用了屈原的这句诗。这对于一路走来的中印关系何尝不是生动的写照?由衷期待中印两国莫再“生别离”,但求“新相知”,更求“心相知”,聚焦合作,结伴前行,有益人民,共兴亚洲,造福世界。(作者为国际问题学者 周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