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KboNp opinion.huanqiu.comarticle【“新时代·边疆行”】辉煌六十载 魅力达斡尔/e3pmub6h5/e3prvedcq8月15日,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在莫旗文体活动中心成功举办。60年前的8月15日,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在嫩江江畔正式成立。从此,达斡尔族人民与兄弟民族同胞一道携手并进、凝心聚力、团结奋斗,共同建设美丽家园,描绘出民族团结的新画卷。60年后的8月15日,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32万各族人民抚今追昔,共同经历自治旗沧桑巨变的光辉历程,见证团结奋进的燃情岁月,展望催人奋进的美好未来。在自治旗成立60周年新的起点上,在全旗各族干部群众满怀喜悦庆祝自治旗成立60周年之际,把自治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得更好,把莫力达瓦这片富饶之地建设得更加美丽,就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坚持党的民族政策、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守望相助,团结奋斗,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美丽发展、民族团结、和谐幸福家园,为“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达斡尔族的奋斗史作为中华民族史的一部分,展现着各民族团结凝聚、共同奋进的光辉荣耀。早在清政府时期,达斡尔族人民风气刚劲、英勇无畏,入缅反击、保藏安宁、戍边新疆,承担了重要的军事驻防、国境守卫以及抵御外敌入侵的任务。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就在莫力达瓦这片土地上开展革命活动,宣传革命真理,播下红色火种,团结各族人民群众共同抵抗侵略。解放战争时期,莫旗各族人民较早地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和领导,建立党组织,建立民主政权,开展土地革命,为实现全国解放、人民当家做主做出了巨大贡献。自治旗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旗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局面,莫力达瓦呈现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文明、各族人民幸福生活的良好局面,2016年12月,自治旗更是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旗”。这些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根本在于我们高举民族团结进步的伟大旗帜。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是嫩江之滨的一颗璀璨明珠,“莫力达瓦”是达斡尔语,意为“骏马难以翻越的山岭”。成立于1958年8月15日,是全国唯一的达斡尔族自治旗,位于呼伦贝尔市最东部,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总人口32万人,这里生活着以达斡尔族为主体,包括汉、蒙古、鄂温克、鄂伦春等26个民族。享有“中国曲棍球之乡”“中国歌舞之乡”“中国大豆之乡”的美誉。60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全旗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全面开启了美丽发展的新征程。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地处大兴安岭与松嫩平原交汇地带,纵贯嫩江、诺敏河两岸,大小河流65条,地表水资源丰富,占全区总量的40%,占呼伦贝尔市总量的60%,水能蕴藏量达66.6万千瓦。其中尼尔基水利枢纽是国家“十五”计划重点工程项目,也是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之一,控制流域面积6.64万平方公里,占嫩江流域总面积的22.4%,多年平均径流量占嫩江流域的45.7%。是嫩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防治水旱灾害的控制性工程,也是实现“北水南调”的重要水源工程。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作为农业大旗,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位于世界仅有的三大黑土区之一。主要盛产大豆、玉米、水稻、小麦、马铃薯,是全国大豆的主产区之一,素有中国“大豆之乡”美誉!2003年至2017年连续15年被命名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莫旗种植的大豆品质较好,籽粒饱满,色泽鲜亮,抗虫、霉能力较强,大豆籽粒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具有增强机体免疫、防止血管硬化、 降糖和降脂等功能。同时,莫旗注重坚持“精而优、特而美”理念,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大对“菇娘、大豆、苏子、黄烟、柳蒿芽”五大地理标志产品推介开发力度,强化绿色品牌战略。莫旗山青水秀,林地繁茂,野生动植物繁多,嫩江、诺敏河流经旗域,无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是国家绿色保护生态示范建设区之一。自治旗旅游资源丰富,有着美丽传说的金长城、开满映山红的莫力达瓦山、祭祀时的“八旗”斡包山等吸引着八方来客。尼尔基水库500平方公里的巨大湖面和集达斡尔族历史、文化和生态旅游于一体的国家AAAA级景区—中国达斡尔民族园民族园成为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好去处。达斡尔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现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13.2万,呈小聚居大散居状态。达斡尔族有着本民族语言,没有本民族文字。在漫长的生产生活实践中,达斡尔族人不仅创造了自己较为发达的物质文明,而且创造了丰富的精神财富。随着国家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力度的进一步加大,达斡尔族传统民族民间文化得到更加深入的挖掘和更为广泛的保护。自2006年起,民族文化“曲棍球”、“鲁日格勒”、“乌春”、“扎恩达勒”相继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成功申报哈尼卡、达斡尔民居等21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曲棍球在达斡尔族传统体育运动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开展最广泛,独具特色,相传是辽代契丹人“击鞠”运动的继承和延袭。据史料记载,唐代盛行“步打球”运动,类似当代曲棍球运动。1976年和1980年,我国第一支男子曲棍球队和第一支女子曲棍球队均在莫旗诞生,填补了我国体育运动的两项空白;1989年,国家体委命名我旗为“曲棍球之乡”,这里也是全国曲棍球夏训基地和曲棍球奥林匹克后备人才基地。从1978年至今在全国比赛中获得50多次全国冠军,有300多人次代表国家参加国际比赛。其中,1987年、1993年分别获得第六届、第七届全国运动会冠军。2008年,我旗有5位曲棍球运动员进入奥运阵容。2016年获得曲棍球全国赛事“大满贯”。2017年,莫旗曲棍球队代表国家队参加了世界曲棍球联赛,获得2018年印度世界杯男子曲棍球赛的入场券。曲棍球作为达斡尔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在莫力达瓦深受各族群众喜爱,现全旗共成立了13所曲棍球基点校,并配备专职教练,每年有近四百名适龄青少年接受曲棍球训练。“鲁日格勒”是达斡尔族民间舞,是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民间舞。源于古代达斡尔族劳动人民劳动之余,以舞蹈形式抒发心声,调整精神、消除疲劳,也反映了达斡尔族民间舞蹈起源于民族先人在深山密林中围着篝火生息劳作的早期狩猎时代;“乌春” 是达斡尔族流行较广的一种吟咏的民间叙事歌曲,题材多为描述劳动生活寓言、故事、风俗习惯、爱情传说、教诲子女、从事征战等内容;“扎恩达勒”是达斡尔民族的主要形式,曲调优美、高亢。除了一部分具有固定的歌词之外,均可在固定的曲调上根据当时的情景和自己的感受即兴填词歌唱,以反映生活现实,思想感情和愿望。此外,在刺绣、剪纸、雕刻、绘画等方面也较为擅长。体育方面除曲棍球外,还有射箭、赛马、摔跤、扳棍、颈力、围鹿棋等项目传承较好。近年来,莫旗高度重视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深入挖掘、保护和利用民族文化资源,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了达斡尔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60年来,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建旗之初的莫力达瓦,各项经济事业落后,社会发展缓慢,农、牧、渔业产量、产值低,几乎没有工业。经过60年的励精图治,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7亿元,是1958年的702倍;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5.5亿元,是1958年的749倍;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42:24:34;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全旗各族人民正意气风发地奔向全面小康。60年来,现代农业建设转型升级。60年间,农业早已摆脱了原始落后的生产方式,正在向优质、高效、生态、科技与知识密集型方向大步迈进,2017年,莫旗粮食总产量32.86亿斤,是1958年的38倍;尼尔基水利枢纽下游内蒙古灌区工程顺利实施,工程建成后将使水田由现状10万亩扩大至20万亩,另新增水浇田10万亩,年增产粮食1.08亿公斤,增加产值2.4亿元。2017年,牧畜存栏总头数360万头(只),是1958年的84倍,成功打造了全市生猪产业基地、西门塔尔肉牛繁育基地、呼伦贝尔细毛羊繁育基地、禽类产业基地和渔业养殖基地。60年来,工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自治旗成立初期,全旗只有25家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小工厂,经过60年的发展,2017年我旗私营企业达到1080户,个体工商户达到12900户;建有自治区级工业园区-莫力达瓦工业园区,入驻企业16家;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稳步推进,获评“自治区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以城镇商贸物流为核心、乡村配送服务为纽带的现代商贸物流服务网络基本形成。60年来,现代服务产业蓬勃发展。依托民俗特色节庆活动,成功打造四季旅游项目,让莫力达瓦春有“昆米勒节”、夏有“斡包节”、秋有“曲棍球节”、冬有“冰钓节”的四季印象深入人心。依托达斡尔族民族文化、民俗风情及尼尔基水库独特的自然风光,建设了中国达斡尔民族园(国家AAAA级风景区)、腾克霍日里绰罗达斡尔部落等10处旅游景区,品牌文化内涵持续增强。曲棍球、鲁日格勒、乌春、扎恩达勒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哈尼卡、木库莲、摇篮、围鹿棋、达斡尔民居等18项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60年来,各族人民获得感明显增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就业创业成果喜人,2017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53人。建成了莫力达瓦创业创新体验馆并已投入使用,已有360家企业入驻,带动就业1000余人。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全旗贫困人口从2014年的3.2万人,减少到目前的0.7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3.4%下降到3%。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建成40所中小学校,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建立健全了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医药体制改革得到扎实推进。食品药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安全生产水平稳步提升。严打各类违法犯罪,社会保持总体稳定。2017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1849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9424元,是1958年的122倍。全旗各族人民幸福感、满足感明显增强。60年来,新型城镇化取得新进展。实施了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廉租房项目建设,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基本得到解决。全旗境内公路总里程达到2080公里,其中一级公路52公里,通用机场项目已经竣工,铁路项目稳步推进,立体交通网络逐步形成;旗域现有堤防188.28公里,完成了国家“十五”计划重点工程项目、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之一的尼尔基水利枢纽项目建设,建成东北最大的水资源开发利用、防治水旱灾害控制性工程;建设中小型水库7座;村村通广播电视通讯、标准化卫生室、农村文化活动室、便民连锁超市、村村通电、安全饮水、村屯环境治理等各项工程全部完工;电信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全旗固网宽带覆盖率达95%以上。60年来,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实施了天保工程、公益林管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重点区域绿化等生态项目,森林覆盖率达21.3%;腾克镇、阿尔拉镇等6个乡镇被列入自治区级生态乡镇;积极培育生态产业,成功打造“沙棘、榛子、蓝莓、沙果、玫瑰”五大特色经济林基地,新增经济林6.9万亩;大力推进退耕还林还湿还草工程,加大了对毁林开垦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成了尼尔基垃圾无害化处理厂、污水处理厂,改善了我旗人居环境;全面推行河长制,全面加强对包干河道的巡查力度,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60年风雨沧桑,60年阔步前行。我们始终牢牢把握民族团结进步正确政治方向,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加强人大立法监督、政府执政为民、政协民主协商,全旗各条战线都以民族团结为荣、各行各业都以民族团结为先,“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深深扎根于各族干部群众心中,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光荣传统代代相传。我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达斡尔族人民持续发扬“勤劳、勇敢、团结、向上、爱国、敬业”的民族精神,同鄂温克族、蒙古族及全旗其他各族人民一道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回首60年,莫旗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今天的莫力达瓦,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山明水秀,处处焕发着勃勃生机。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党和国家以及各级领导的关心与支持。着眼未来,全旗各族儿女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脱贫攻坚”一条主线,打好“乡村振兴”一个基础,强化“党的自身建设”一个保障,守好“发展、民生、生态、稳定、安全”五条底线,以饱满的热情,创新的精神,务实的干劲,为开启美丽发展新征程、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不懈奋斗!153433962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翟亚菲环球网15343396200002["9CaKrnKbizG","9CaKrnKbhiZ","9CaKrnKbhbG"]//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8/0815/21/31/20180815093123919.jpg{"email":"wangyi@huanqiu.com","name":"王怡"}
8月15日,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在莫旗文体活动中心成功举办。60年前的8月15日,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在嫩江江畔正式成立。从此,达斡尔族人民与兄弟民族同胞一道携手并进、凝心聚力、团结奋斗,共同建设美丽家园,描绘出民族团结的新画卷。60年后的8月15日,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32万各族人民抚今追昔,共同经历自治旗沧桑巨变的光辉历程,见证团结奋进的燃情岁月,展望催人奋进的美好未来。在自治旗成立60周年新的起点上,在全旗各族干部群众满怀喜悦庆祝自治旗成立60周年之际,把自治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得更好,把莫力达瓦这片富饶之地建设得更加美丽,就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坚持党的民族政策、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守望相助,团结奋斗,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美丽发展、民族团结、和谐幸福家园,为“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达斡尔族的奋斗史作为中华民族史的一部分,展现着各民族团结凝聚、共同奋进的光辉荣耀。早在清政府时期,达斡尔族人民风气刚劲、英勇无畏,入缅反击、保藏安宁、戍边新疆,承担了重要的军事驻防、国境守卫以及抵御外敌入侵的任务。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就在莫力达瓦这片土地上开展革命活动,宣传革命真理,播下红色火种,团结各族人民群众共同抵抗侵略。解放战争时期,莫旗各族人民较早地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和领导,建立党组织,建立民主政权,开展土地革命,为实现全国解放、人民当家做主做出了巨大贡献。自治旗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旗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局面,莫力达瓦呈现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文明、各族人民幸福生活的良好局面,2016年12月,自治旗更是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旗”。这些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根本在于我们高举民族团结进步的伟大旗帜。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是嫩江之滨的一颗璀璨明珠,“莫力达瓦”是达斡尔语,意为“骏马难以翻越的山岭”。成立于1958年8月15日,是全国唯一的达斡尔族自治旗,位于呼伦贝尔市最东部,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总人口32万人,这里生活着以达斡尔族为主体,包括汉、蒙古、鄂温克、鄂伦春等26个民族。享有“中国曲棍球之乡”“中国歌舞之乡”“中国大豆之乡”的美誉。60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全旗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全面开启了美丽发展的新征程。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地处大兴安岭与松嫩平原交汇地带,纵贯嫩江、诺敏河两岸,大小河流65条,地表水资源丰富,占全区总量的40%,占呼伦贝尔市总量的60%,水能蕴藏量达66.6万千瓦。其中尼尔基水利枢纽是国家“十五”计划重点工程项目,也是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之一,控制流域面积6.64万平方公里,占嫩江流域总面积的22.4%,多年平均径流量占嫩江流域的45.7%。是嫩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防治水旱灾害的控制性工程,也是实现“北水南调”的重要水源工程。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作为农业大旗,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位于世界仅有的三大黑土区之一。主要盛产大豆、玉米、水稻、小麦、马铃薯,是全国大豆的主产区之一,素有中国“大豆之乡”美誉!2003年至2017年连续15年被命名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莫旗种植的大豆品质较好,籽粒饱满,色泽鲜亮,抗虫、霉能力较强,大豆籽粒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具有增强机体免疫、防止血管硬化、 降糖和降脂等功能。同时,莫旗注重坚持“精而优、特而美”理念,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大对“菇娘、大豆、苏子、黄烟、柳蒿芽”五大地理标志产品推介开发力度,强化绿色品牌战略。莫旗山青水秀,林地繁茂,野生动植物繁多,嫩江、诺敏河流经旗域,无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是国家绿色保护生态示范建设区之一。自治旗旅游资源丰富,有着美丽传说的金长城、开满映山红的莫力达瓦山、祭祀时的“八旗”斡包山等吸引着八方来客。尼尔基水库500平方公里的巨大湖面和集达斡尔族历史、文化和生态旅游于一体的国家AAAA级景区—中国达斡尔民族园民族园成为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好去处。达斡尔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现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13.2万,呈小聚居大散居状态。达斡尔族有着本民族语言,没有本民族文字。在漫长的生产生活实践中,达斡尔族人不仅创造了自己较为发达的物质文明,而且创造了丰富的精神财富。随着国家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力度的进一步加大,达斡尔族传统民族民间文化得到更加深入的挖掘和更为广泛的保护。自2006年起,民族文化“曲棍球”、“鲁日格勒”、“乌春”、“扎恩达勒”相继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成功申报哈尼卡、达斡尔民居等21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曲棍球在达斡尔族传统体育运动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开展最广泛,独具特色,相传是辽代契丹人“击鞠”运动的继承和延袭。据史料记载,唐代盛行“步打球”运动,类似当代曲棍球运动。1976年和1980年,我国第一支男子曲棍球队和第一支女子曲棍球队均在莫旗诞生,填补了我国体育运动的两项空白;1989年,国家体委命名我旗为“曲棍球之乡”,这里也是全国曲棍球夏训基地和曲棍球奥林匹克后备人才基地。从1978年至今在全国比赛中获得50多次全国冠军,有300多人次代表国家参加国际比赛。其中,1987年、1993年分别获得第六届、第七届全国运动会冠军。2008年,我旗有5位曲棍球运动员进入奥运阵容。2016年获得曲棍球全国赛事“大满贯”。2017年,莫旗曲棍球队代表国家队参加了世界曲棍球联赛,获得2018年印度世界杯男子曲棍球赛的入场券。曲棍球作为达斡尔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在莫力达瓦深受各族群众喜爱,现全旗共成立了13所曲棍球基点校,并配备专职教练,每年有近四百名适龄青少年接受曲棍球训练。“鲁日格勒”是达斡尔族民间舞,是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民间舞。源于古代达斡尔族劳动人民劳动之余,以舞蹈形式抒发心声,调整精神、消除疲劳,也反映了达斡尔族民间舞蹈起源于民族先人在深山密林中围着篝火生息劳作的早期狩猎时代;“乌春” 是达斡尔族流行较广的一种吟咏的民间叙事歌曲,题材多为描述劳动生活寓言、故事、风俗习惯、爱情传说、教诲子女、从事征战等内容;“扎恩达勒”是达斡尔民族的主要形式,曲调优美、高亢。除了一部分具有固定的歌词之外,均可在固定的曲调上根据当时的情景和自己的感受即兴填词歌唱,以反映生活现实,思想感情和愿望。此外,在刺绣、剪纸、雕刻、绘画等方面也较为擅长。体育方面除曲棍球外,还有射箭、赛马、摔跤、扳棍、颈力、围鹿棋等项目传承较好。近年来,莫旗高度重视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深入挖掘、保护和利用民族文化资源,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了达斡尔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60年来,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建旗之初的莫力达瓦,各项经济事业落后,社会发展缓慢,农、牧、渔业产量、产值低,几乎没有工业。经过60年的励精图治,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7亿元,是1958年的702倍;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5.5亿元,是1958年的749倍;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42:24:34;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全旗各族人民正意气风发地奔向全面小康。60年来,现代农业建设转型升级。60年间,农业早已摆脱了原始落后的生产方式,正在向优质、高效、生态、科技与知识密集型方向大步迈进,2017年,莫旗粮食总产量32.86亿斤,是1958年的38倍;尼尔基水利枢纽下游内蒙古灌区工程顺利实施,工程建成后将使水田由现状10万亩扩大至20万亩,另新增水浇田10万亩,年增产粮食1.08亿公斤,增加产值2.4亿元。2017年,牧畜存栏总头数360万头(只),是1958年的84倍,成功打造了全市生猪产业基地、西门塔尔肉牛繁育基地、呼伦贝尔细毛羊繁育基地、禽类产业基地和渔业养殖基地。60年来,工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自治旗成立初期,全旗只有25家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小工厂,经过60年的发展,2017年我旗私营企业达到1080户,个体工商户达到12900户;建有自治区级工业园区-莫力达瓦工业园区,入驻企业16家;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稳步推进,获评“自治区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以城镇商贸物流为核心、乡村配送服务为纽带的现代商贸物流服务网络基本形成。60年来,现代服务产业蓬勃发展。依托民俗特色节庆活动,成功打造四季旅游项目,让莫力达瓦春有“昆米勒节”、夏有“斡包节”、秋有“曲棍球节”、冬有“冰钓节”的四季印象深入人心。依托达斡尔族民族文化、民俗风情及尼尔基水库独特的自然风光,建设了中国达斡尔民族园(国家AAAA级风景区)、腾克霍日里绰罗达斡尔部落等10处旅游景区,品牌文化内涵持续增强。曲棍球、鲁日格勒、乌春、扎恩达勒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哈尼卡、木库莲、摇篮、围鹿棋、达斡尔民居等18项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60年来,各族人民获得感明显增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就业创业成果喜人,2017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53人。建成了莫力达瓦创业创新体验馆并已投入使用,已有360家企业入驻,带动就业1000余人。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全旗贫困人口从2014年的3.2万人,减少到目前的0.7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3.4%下降到3%。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建成40所中小学校,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建立健全了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医药体制改革得到扎实推进。食品药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安全生产水平稳步提升。严打各类违法犯罪,社会保持总体稳定。2017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1849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9424元,是1958年的122倍。全旗各族人民幸福感、满足感明显增强。60年来,新型城镇化取得新进展。实施了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廉租房项目建设,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基本得到解决。全旗境内公路总里程达到2080公里,其中一级公路52公里,通用机场项目已经竣工,铁路项目稳步推进,立体交通网络逐步形成;旗域现有堤防188.28公里,完成了国家“十五”计划重点工程项目、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之一的尼尔基水利枢纽项目建设,建成东北最大的水资源开发利用、防治水旱灾害控制性工程;建设中小型水库7座;村村通广播电视通讯、标准化卫生室、农村文化活动室、便民连锁超市、村村通电、安全饮水、村屯环境治理等各项工程全部完工;电信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全旗固网宽带覆盖率达95%以上。60年来,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实施了天保工程、公益林管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重点区域绿化等生态项目,森林覆盖率达21.3%;腾克镇、阿尔拉镇等6个乡镇被列入自治区级生态乡镇;积极培育生态产业,成功打造“沙棘、榛子、蓝莓、沙果、玫瑰”五大特色经济林基地,新增经济林6.9万亩;大力推进退耕还林还湿还草工程,加大了对毁林开垦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成了尼尔基垃圾无害化处理厂、污水处理厂,改善了我旗人居环境;全面推行河长制,全面加强对包干河道的巡查力度,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60年风雨沧桑,60年阔步前行。我们始终牢牢把握民族团结进步正确政治方向,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加强人大立法监督、政府执政为民、政协民主协商,全旗各条战线都以民族团结为荣、各行各业都以民族团结为先,“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深深扎根于各族干部群众心中,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光荣传统代代相传。我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达斡尔族人民持续发扬“勤劳、勇敢、团结、向上、爱国、敬业”的民族精神,同鄂温克族、蒙古族及全旗其他各族人民一道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回首60年,莫旗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今天的莫力达瓦,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山明水秀,处处焕发着勃勃生机。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党和国家以及各级领导的关心与支持。着眼未来,全旗各族儿女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脱贫攻坚”一条主线,打好“乡村振兴”一个基础,强化“党的自身建设”一个保障,守好“发展、民生、生态、稳定、安全”五条底线,以饱满的热情,创新的精神,务实的干劲,为开启美丽发展新征程、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