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Ke1De作者:张弛opinion.huanqiu.comarticle张弛:用什么约束涉密离职人员/e3pmub6h5/e3pr9baf6近年来,国企科研单位技术人员向民营科技企业流动的事例常受舆论关注,一些论者的争论点往往在国企是否应给予离职者以更多爱护,而对离职者要履行原单位脱密义务这一点并无太多争议。事实上,随着国企、民企人员流动的增多,脱密期管理混乱的情况并不算少。前一段事件颇受关注的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张小平离职事件中,原单位要求张小平遵守的“两年的脱密制度”,其根据是《保密法》的第三十八条:涉密人员离岗离职实行脱密期管理。涉密人员在脱密期内,应当按照规定履行保密义务,不得违反规定就业,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国家秘密。脱密期自机关、单位批准涉密人员离开涉密岗位之日起计算。对特殊的高知密度人员,可以依法设定超过上述期限的脱密期,甚至在就业、出境等方面予以终身限制。《保密法》还规定,一般情况下,核心涉密人员为3年至5年,重要涉密人员为2年至3年,一般涉密人员为1年至2年。 在此,我们有必要做一个反思。脱密期制度的实质是保密。假设离职者掌握的是最低档次的秘密,回单位闲置两年后离职,刚离职就把还有八年才脱密的秘密给泄露了,你说他该不该受到法律的惩罚?当然应该。《保密法》规定涉密人员在脱密期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国家秘密,那脱密期结束后就可以泄露国家秘密了?当然不可以。科研人员出于个人选择从国企去往民企,也能够为国家增加财富,这不是一件坏事。出于珍惜人才这个出发点,离职者依据现行的两年脱密期制度,在最黄金的工作岁月中挂了两年空挡,很可能就再也跟不上节奏了,这是对人才的一种浪费。既要尊重人才个人自由,又必须保证保密,不妨考虑以与离职者掌握相应密级等长的检查制度代替脱密期制度。例如涉密人员离职时被判定掌握的是秘密,那么在未来的10年内就要无条件接受安全部门的检查,但其间并不限制工作、学习、娱乐、出国等自由。中央和各地各单位都有保密委员会,由他们负责相应检查制度,对涉密离职人员登记建档进行检察,顺理成章。(作者是通信网络产业观察者)154040112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杨阳环球时报154040112000011["9CaKrnJZH1z","9CaKrnKd9Fx","9CaKrnKccde","9CaKrnK184k","9CaKrnK0Ugj"]{"email":"script_silent@huanqiu.com","name":"沉默者"}
近年来,国企科研单位技术人员向民营科技企业流动的事例常受舆论关注,一些论者的争论点往往在国企是否应给予离职者以更多爱护,而对离职者要履行原单位脱密义务这一点并无太多争议。事实上,随着国企、民企人员流动的增多,脱密期管理混乱的情况并不算少。前一段事件颇受关注的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张小平离职事件中,原单位要求张小平遵守的“两年的脱密制度”,其根据是《保密法》的第三十八条:涉密人员离岗离职实行脱密期管理。涉密人员在脱密期内,应当按照规定履行保密义务,不得违反规定就业,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国家秘密。脱密期自机关、单位批准涉密人员离开涉密岗位之日起计算。对特殊的高知密度人员,可以依法设定超过上述期限的脱密期,甚至在就业、出境等方面予以终身限制。《保密法》还规定,一般情况下,核心涉密人员为3年至5年,重要涉密人员为2年至3年,一般涉密人员为1年至2年。 在此,我们有必要做一个反思。脱密期制度的实质是保密。假设离职者掌握的是最低档次的秘密,回单位闲置两年后离职,刚离职就把还有八年才脱密的秘密给泄露了,你说他该不该受到法律的惩罚?当然应该。《保密法》规定涉密人员在脱密期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国家秘密,那脱密期结束后就可以泄露国家秘密了?当然不可以。科研人员出于个人选择从国企去往民企,也能够为国家增加财富,这不是一件坏事。出于珍惜人才这个出发点,离职者依据现行的两年脱密期制度,在最黄金的工作岁月中挂了两年空挡,很可能就再也跟不上节奏了,这是对人才的一种浪费。既要尊重人才个人自由,又必须保证保密,不妨考虑以与离职者掌握相应密级等长的检查制度代替脱密期制度。例如涉密人员离职时被判定掌握的是秘密,那么在未来的10年内就要无条件接受安全部门的检查,但其间并不限制工作、学习、娱乐、出国等自由。中央和各地各单位都有保密委员会,由他们负责相应检查制度,对涉密离职人员登记建档进行检察,顺理成章。(作者是通信网络产业观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