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xrwX opinion.huanqiu.comarticle社评:千人团和日本游大减呈现多元中国/e3pmub6h5/e3prafm0g搭乘1500名中国游客的大型客轮“哥斯达维多利亚”号20日抵达日本,这是日本将钓鱼岛“国有化”以来,到访日本的最大一个中国旅游团。中国互联网上很多人对此不满,与这个旅游团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对日出境游业务这两个月大减。很多中国人放弃了前往日本旅游办事,但并非所有人,现在还一下去了1500人,这些事实的碰撞和混合呈现了全面而真实的中国。它们互相不能代替,哪一个也不能说它对今天的中国有绝对代表性。去不去日本旅游,在当下中国都能够做到自愿。这很重要。抵制或不抵制日本游,都不是官方刻意推动的。让民众有权利用不去旅游表达对日本的强烈不满,或者率意坚持将个人兴趣置于国家政治之上,政府的这种不干预应被看成中国进步的表现。 中国社会在“重大问题”上完全步调一致的时代永远结束了。如此大的国家和社会,一定比例的人不同意主流意见,或者对附和主流意见没有兴趣,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少数人的意见应得到尊重,这一直是中国社会欠发达的部位。当然如果因为这条旅游船去了日本,就认为大多数中国人对日本的愤怒是虚假的,其他人放弃前往日本旅游就成了错的,这同样是荒谬的。中国舆论需要有分清主流和非主流意见的能力,我们最应避免的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极端。钓鱼岛争端是中日这些年强度最高的冲突,普通中国人对于该不该做点什么,经验很少。中日经济往来总体上是互利的,中国主导两国经济关系的能力又处在上升中,很多中国人都希望能在经济上制裁日本,但对于中国是否有能力这样做,以及制裁了管不管用,对我方自己的伤害有多深,了解都不多,而精英们的说法又常有矛盾,因此中国社会的总体态度是有点犹豫的。当日本触怒中国民意时,一定会有大量中国人对制裁日本大声疾呼,也会有很多人对购买日本货不再积极,能不买就不买,但这不太可能成为中国社会的统一行动,因为很多日货是中国人需要的。这会是一个自然的过程,顺其自然地接受其结果而尽量不干预,或许是政府和舆论最该采取的态度。事实上,中国这几年的官方对日政策恰是以主流民意为基础的,并未把“引导民意”作为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使命。这也使得当前的中国对日政策有很强的可持续能力。日本切不可因为去了一艘满载中国游客的客轮,就错判中国人的对日愤怒已经过去了。他们应相信一个常识:以中日友好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两国巨量贸易,如果不断遭政治风暴吹打,是一定会出现萎缩的。或许日本不在乎来自中国方向的损失,但它决不应指望中国人会对这点损失更在乎。有人说中日在“斗气”,这种说法似是而非。重要的是,现在没有阻止中日不再这样“斗”的现实力量,无论“斗”的究竟是什么。那就先斗一阵好了,经过一段时间,就会积累认识和感悟,把事情看得更准。由于中日力量此消彼长的趋势很清晰,这期间最该着急的不是中国。▲135086046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wangjingtao环球时报135086046000011["9CaKrnJxraM","9CaKrnJxquX","9CaKrnJxoLH","9CaKrnJxnPK","9CaKrnJxmSu"]{"email":"wangjingtao@huanqiu.com","name":"wangjingtao"}
搭乘1500名中国游客的大型客轮“哥斯达维多利亚”号20日抵达日本,这是日本将钓鱼岛“国有化”以来,到访日本的最大一个中国旅游团。中国互联网上很多人对此不满,与这个旅游团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对日出境游业务这两个月大减。很多中国人放弃了前往日本旅游办事,但并非所有人,现在还一下去了1500人,这些事实的碰撞和混合呈现了全面而真实的中国。它们互相不能代替,哪一个也不能说它对今天的中国有绝对代表性。去不去日本旅游,在当下中国都能够做到自愿。这很重要。抵制或不抵制日本游,都不是官方刻意推动的。让民众有权利用不去旅游表达对日本的强烈不满,或者率意坚持将个人兴趣置于国家政治之上,政府的这种不干预应被看成中国进步的表现。 中国社会在“重大问题”上完全步调一致的时代永远结束了。如此大的国家和社会,一定比例的人不同意主流意见,或者对附和主流意见没有兴趣,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少数人的意见应得到尊重,这一直是中国社会欠发达的部位。当然如果因为这条旅游船去了日本,就认为大多数中国人对日本的愤怒是虚假的,其他人放弃前往日本旅游就成了错的,这同样是荒谬的。中国舆论需要有分清主流和非主流意见的能力,我们最应避免的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极端。钓鱼岛争端是中日这些年强度最高的冲突,普通中国人对于该不该做点什么,经验很少。中日经济往来总体上是互利的,中国主导两国经济关系的能力又处在上升中,很多中国人都希望能在经济上制裁日本,但对于中国是否有能力这样做,以及制裁了管不管用,对我方自己的伤害有多深,了解都不多,而精英们的说法又常有矛盾,因此中国社会的总体态度是有点犹豫的。当日本触怒中国民意时,一定会有大量中国人对制裁日本大声疾呼,也会有很多人对购买日本货不再积极,能不买就不买,但这不太可能成为中国社会的统一行动,因为很多日货是中国人需要的。这会是一个自然的过程,顺其自然地接受其结果而尽量不干预,或许是政府和舆论最该采取的态度。事实上,中国这几年的官方对日政策恰是以主流民意为基础的,并未把“引导民意”作为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使命。这也使得当前的中国对日政策有很强的可持续能力。日本切不可因为去了一艘满载中国游客的客轮,就错判中国人的对日愤怒已经过去了。他们应相信一个常识:以中日友好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两国巨量贸易,如果不断遭政治风暴吹打,是一定会出现萎缩的。或许日本不在乎来自中国方向的损失,但它决不应指望中国人会对这点损失更在乎。有人说中日在“斗气”,这种说法似是而非。重要的是,现在没有阻止中日不再这样“斗”的现实力量,无论“斗”的究竟是什么。那就先斗一阵好了,经过一段时间,就会积累认识和感悟,把事情看得更准。由于中日力量此消彼长的趋势很清晰,这期间最该着急的不是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