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QSxP作者:环球时报opinion.huanqiu.comarticle社评:盼十三五规划有带来兴奋的突出亮点/e3pmub6h5/e3prafm0g7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长春召开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听取对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姚大伟 摄十八届五中全会今天召开,这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大事。本次全会据报道将重点讨论“十三五”规划,由于这是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之前的最后一个五年规划,因而备受瞩目。小康社会什么样?按说这不是一个绝对的量化体系。但是小康不小康,每个家庭和整个社会还是会有一把尺子。今天已有很多人认同自己生活在小康社会里,但同时仍有一些人的生活水平和环境都尚有差距。就“全面小康”这个目标来说,缩小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和提升社会保障的诸多软指标恐怕是接下来五年的关键战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应当只是中国高速发展过程的一个阶段性台阶,也是中国复兴自我激励的一个支点。中国社会是不会在小康阶段久留的,事实上,中国沿海一些地区已经开始瞄准发达社会,那里的人们已在心理和物质条件上超越了小康。因此“十三五”期间不仅要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要带给人们更多的希望,让中国人确信未来五年不仅为了全面小康目标“拾遗补缺”,还会与更高的中等发达社会目标形成有力衔接,发展将更强劲,除了低洼处将隆起,高处将更高。未来五年有一些指标将广受关注,寄托着社会的希望。首先在国家层面,人们期待中国经济继续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这是全社会信心的基础之一。最近几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外部的中国经济崩溃论不断鼓噪,国内少数省份出现增长困难,环境压力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日益明显,经济增长缺少突出的新亮点等等,使社会上对未来出现担心。今年以来一些人更高调地质疑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经济增长数据,对舆论产生负面影响。中国经济要在转变增长方式的基础上实现较长时间6%至7%的中高速增长,在这个区间以及之上,是普通经济问题。如果在其他改善性铺垫不足的情况下,增长率较早掉到这个区间之下,就有可能转化成更具牵动性的重大挑战。对此全社会应有更充分的认知。在个人和家庭层面,人们希望生活进一步改善。每个人的境遇不同,想法各异,期待社会提供更好的居住、教育和医疗服务,别让它们消耗太多的家庭收入,还要让养老等社会保险更加可靠,这些都是公众长期以来的愿望。除此之外,让带薪休假落实,适当增加公共假日,成为近年中国忙碌人群新的突出愿望。这部分中国人普遍觉得累,很多人的工作时间都因种种原因有一部分是低效甚至空耗的。他们虽代表不了所有中国人,但却是推动中国发展的中坚力量。解决这个问题将深得人心,解决它的过程将刺激旅游业进一步的大发展,从而很可能促使中国经济一个新亮点的形成。我们在此强烈呼吁,十三五期间应当实现中国公共假日的增加,首先应致力于恢复“五一”黄金周,这会带来刺激消费和增加中国人幸福感的双重效果。综合国家和个人两个角度,“十三五”规划一定要有带来触动、让人们兴奋起来的东西。它们应很实际,回应人们的强烈愿望,具体可行,从而鼓舞民众,巩固从社会精英到普通百姓的信心。中国处在改革深水区,难免会遇到各种棘手问题,有些能解决,有些一时解决不了,需社会提高承受力。这种情况下,公众的信心高于一切。信心高一度,承受力就自然多一分,社会前进就更多一份保障。中国的大多数困难都是我们因为有前进的新欲望而产生的,如果静态看今天的中国,它的发展成就是我们改革开放之初不敢想象的。别让一些具体问题和数据把互联网舆论场一谈经济就搞得悲悲戚戚的。“十三五”也应是中国社会心理进一步成熟起来的收获期。144579366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lengchunyang环球时报144579366000011["9CaKrnJQQGQ","9CaKrnJQQGP","9CaKrnJQOpP","9CaKrnJQOpL","9CaKrnJQM4J"]//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5/1026/01/35/20151026013514646.jpg{"email":"script_silent@huanqiu.com","name":"沉默者"}
7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长春召开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听取对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姚大伟 摄十八届五中全会今天召开,这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大事。本次全会据报道将重点讨论“十三五”规划,由于这是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之前的最后一个五年规划,因而备受瞩目。小康社会什么样?按说这不是一个绝对的量化体系。但是小康不小康,每个家庭和整个社会还是会有一把尺子。今天已有很多人认同自己生活在小康社会里,但同时仍有一些人的生活水平和环境都尚有差距。就“全面小康”这个目标来说,缩小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和提升社会保障的诸多软指标恐怕是接下来五年的关键战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应当只是中国高速发展过程的一个阶段性台阶,也是中国复兴自我激励的一个支点。中国社会是不会在小康阶段久留的,事实上,中国沿海一些地区已经开始瞄准发达社会,那里的人们已在心理和物质条件上超越了小康。因此“十三五”期间不仅要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要带给人们更多的希望,让中国人确信未来五年不仅为了全面小康目标“拾遗补缺”,还会与更高的中等发达社会目标形成有力衔接,发展将更强劲,除了低洼处将隆起,高处将更高。未来五年有一些指标将广受关注,寄托着社会的希望。首先在国家层面,人们期待中国经济继续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这是全社会信心的基础之一。最近几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外部的中国经济崩溃论不断鼓噪,国内少数省份出现增长困难,环境压力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日益明显,经济增长缺少突出的新亮点等等,使社会上对未来出现担心。今年以来一些人更高调地质疑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经济增长数据,对舆论产生负面影响。中国经济要在转变增长方式的基础上实现较长时间6%至7%的中高速增长,在这个区间以及之上,是普通经济问题。如果在其他改善性铺垫不足的情况下,增长率较早掉到这个区间之下,就有可能转化成更具牵动性的重大挑战。对此全社会应有更充分的认知。在个人和家庭层面,人们希望生活进一步改善。每个人的境遇不同,想法各异,期待社会提供更好的居住、教育和医疗服务,别让它们消耗太多的家庭收入,还要让养老等社会保险更加可靠,这些都是公众长期以来的愿望。除此之外,让带薪休假落实,适当增加公共假日,成为近年中国忙碌人群新的突出愿望。这部分中国人普遍觉得累,很多人的工作时间都因种种原因有一部分是低效甚至空耗的。他们虽代表不了所有中国人,但却是推动中国发展的中坚力量。解决这个问题将深得人心,解决它的过程将刺激旅游业进一步的大发展,从而很可能促使中国经济一个新亮点的形成。我们在此强烈呼吁,十三五期间应当实现中国公共假日的增加,首先应致力于恢复“五一”黄金周,这会带来刺激消费和增加中国人幸福感的双重效果。综合国家和个人两个角度,“十三五”规划一定要有带来触动、让人们兴奋起来的东西。它们应很实际,回应人们的强烈愿望,具体可行,从而鼓舞民众,巩固从社会精英到普通百姓的信心。中国处在改革深水区,难免会遇到各种棘手问题,有些能解决,有些一时解决不了,需社会提高承受力。这种情况下,公众的信心高于一切。信心高一度,承受力就自然多一分,社会前进就更多一份保障。中国的大多数困难都是我们因为有前进的新欲望而产生的,如果静态看今天的中国,它的发展成就是我们改革开放之初不敢想象的。别让一些具体问题和数据把互联网舆论场一谈经济就搞得悲悲戚戚的。“十三五”也应是中国社会心理进一步成熟起来的收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