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K6N84作者:萨仏米opinion.huanqiu.comarticle环球网评:为三千多万中国工程师设个节日/e3pmub6h5/e3pmub75a给三千多万中国工程师设一个“工程师节”吧!港珠澳大桥总设计师孟凡超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工程师阶层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硬实力,国与国之间真正拼实力较劲的时候,靠的就是这股力量。这样的呼声日渐高升,理由愈加充分,现实和长远意义也更加显而易见。中国目前共有四个行业性节日:护士节、医师节、教师节和记者节。这些节日的设定,对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热情、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对弘扬医师和护士不畏艰辛、勇于奉献的高尚品德,对鼓励记者履行社会责任、增强职业操守,都发挥了激励前行的作用,显示了设立行业专属节日的奇妙功效。工程师是中国最大的专业群体,据统计,2013年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已达2407万人。如今超过3000万已不在话下。设立一个中国工程师节可以说是顺理成章、众望所归。中国在5年前就过了“刘易斯拐点”,宝贵的人口红利日渐减退,但由人口教育素质提高而带来的“工程师红利”在不断积蓄。从2016年算起,在此前的10年中,中国培养出6000万大学生和450万研究生,2017届全国高校毕业生约为795万人,留学归国人员数量也大幅提升,中国的高端人才储备量已达美国的数倍。加上稳定良好的经济环境和对高新工程技术研发的大力扶持,中国已具备了利用好“工程师红利”的基本条件。如果说“人口红利”是过去30年中国经济腾飞的重要因素,那么,“工程师红利”将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毋庸讳言,我国虽然已是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但不是制造强国。2015年的全国两会上,我国首次提出“中国制造2025”,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指出,建设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点之一,便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这都是改变这种现状的高瞻远瞩的顶层设计,以实现中国制造业从大国向强国的转变,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要实现这种转化,诚如专家所言,离不开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技术的探索和应用,从而打造中国先进制造业体系,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数字智能化水平,推进云联网、云平台、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制造业中的作用。可谓前景诱人、任重道远。在这艰难的攻坚战中,中国工程师自然是担当重任的主力军。这支富有奉献精神和创造力的队伍,在国家建设中立下汗马功劳,在全球产业竞争“战场”上,严守“工匠精神”,不断刷新出如量子卫星、高铁等世界工程技术领域的新成果,使“中国制造”向“中国质造”、“中国智造”的高度不断迈进。这个群体是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优化选择,也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力军。因此,国家社会理应稳定好这支“生力军”,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对这个群体予以更多重视和保护。同时也要看到,过去一些年,因工业系统被媒体忽视,作为工业人主体的工程师也受到冷落。曾几何时,医生是人类身体的“工程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充分表明,“工程师”这三个字的份量有多重。时至今日,中小学生崇拜的偶像是娱乐明星和有钱的企业家,曾广受崇敬的工程师已不在他们的视野中。在青年中甚至出现“逃离工科”、“挣脱工程师”现象。一项调查显示,仅有15%的大学生希望成为专业领域的一流专家。还有调查称,超过80%的工程技术人员认为,目前本行业的社会地位“一般”或“偏低”。更有近半数的工程师表示,如有机会更愿转行。仅此而言,“工程师节”的设立,工程师社会经济地位的提高,也有利于扭转此类有害国家未来的不正常现象。先进的制造业受重视,工程师被尊重,是世界潮流。德国推出“工业4.0”,美国提出“后工业化”。工程师教育被称作是法国高等教育中“最亮丽的名片”。在美国、意大利和印度等国,已经设立专门的“工程师节”,相关从业者,尤其是军工、航天、科技等领域的对国家贡献度更大的工程技术人员,其薪资待遇和社会地位,都较其他行业更高。国外的这些做法和经验显然值得借鉴。鉴于上述种种,我们正式建议,国家应以法定程序设立“中国工程师节”,并尽快落实明确的良性运作机制,将工程师培养、就业、奖励等形成“一条龙”方案,稳定工程师群体,更好地激发和推动其能力的有效发挥,化解工程师市场紧缺的世界性难题,为中国早日成为制造强国增添更多风采。(文/萨仏米)151977792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翟亚菲环球网151977792000011["9CaKrnJFGAu","9CaKrnJw1nG"]{"email":"zhaiyafei@huanqiu.com","name":"翟亚菲"}
给三千多万中国工程师设一个“工程师节”吧!港珠澳大桥总设计师孟凡超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工程师阶层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硬实力,国与国之间真正拼实力较劲的时候,靠的就是这股力量。这样的呼声日渐高升,理由愈加充分,现实和长远意义也更加显而易见。中国目前共有四个行业性节日:护士节、医师节、教师节和记者节。这些节日的设定,对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热情、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对弘扬医师和护士不畏艰辛、勇于奉献的高尚品德,对鼓励记者履行社会责任、增强职业操守,都发挥了激励前行的作用,显示了设立行业专属节日的奇妙功效。工程师是中国最大的专业群体,据统计,2013年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已达2407万人。如今超过3000万已不在话下。设立一个中国工程师节可以说是顺理成章、众望所归。中国在5年前就过了“刘易斯拐点”,宝贵的人口红利日渐减退,但由人口教育素质提高而带来的“工程师红利”在不断积蓄。从2016年算起,在此前的10年中,中国培养出6000万大学生和450万研究生,2017届全国高校毕业生约为795万人,留学归国人员数量也大幅提升,中国的高端人才储备量已达美国的数倍。加上稳定良好的经济环境和对高新工程技术研发的大力扶持,中国已具备了利用好“工程师红利”的基本条件。如果说“人口红利”是过去30年中国经济腾飞的重要因素,那么,“工程师红利”将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毋庸讳言,我国虽然已是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但不是制造强国。2015年的全国两会上,我国首次提出“中国制造2025”,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指出,建设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点之一,便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这都是改变这种现状的高瞻远瞩的顶层设计,以实现中国制造业从大国向强国的转变,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要实现这种转化,诚如专家所言,离不开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技术的探索和应用,从而打造中国先进制造业体系,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数字智能化水平,推进云联网、云平台、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制造业中的作用。可谓前景诱人、任重道远。在这艰难的攻坚战中,中国工程师自然是担当重任的主力军。这支富有奉献精神和创造力的队伍,在国家建设中立下汗马功劳,在全球产业竞争“战场”上,严守“工匠精神”,不断刷新出如量子卫星、高铁等世界工程技术领域的新成果,使“中国制造”向“中国质造”、“中国智造”的高度不断迈进。这个群体是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优化选择,也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力军。因此,国家社会理应稳定好这支“生力军”,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对这个群体予以更多重视和保护。同时也要看到,过去一些年,因工业系统被媒体忽视,作为工业人主体的工程师也受到冷落。曾几何时,医生是人类身体的“工程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充分表明,“工程师”这三个字的份量有多重。时至今日,中小学生崇拜的偶像是娱乐明星和有钱的企业家,曾广受崇敬的工程师已不在他们的视野中。在青年中甚至出现“逃离工科”、“挣脱工程师”现象。一项调查显示,仅有15%的大学生希望成为专业领域的一流专家。还有调查称,超过80%的工程技术人员认为,目前本行业的社会地位“一般”或“偏低”。更有近半数的工程师表示,如有机会更愿转行。仅此而言,“工程师节”的设立,工程师社会经济地位的提高,也有利于扭转此类有害国家未来的不正常现象。先进的制造业受重视,工程师被尊重,是世界潮流。德国推出“工业4.0”,美国提出“后工业化”。工程师教育被称作是法国高等教育中“最亮丽的名片”。在美国、意大利和印度等国,已经设立专门的“工程师节”,相关从业者,尤其是军工、航天、科技等领域的对国家贡献度更大的工程技术人员,其薪资待遇和社会地位,都较其他行业更高。国外的这些做法和经验显然值得借鉴。鉴于上述种种,我们正式建议,国家应以法定程序设立“中国工程师节”,并尽快落实明确的良性运作机制,将工程师培养、就业、奖励等形成“一条龙”方案,稳定工程师群体,更好地激发和推动其能力的有效发挥,化解工程师市场紧缺的世界性难题,为中国早日成为制造强国增添更多风采。(文/萨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