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T1r9作者:张云opinion.huanqiu.comarticle张云:中东、东亚、欧洲冲突升级绝非偶然/e3pmub6h5/e3pn4bi4t新加坡联合早报网1月9日文章 原题:国际秩序已到必须重建时候 文章有删减2016年的新年钟声刚刚敲响,国际关系惊涛骇浪就已经开启。先是沙特阿拉伯和伊朗断交引发中东局势紧张骤然升级,随后朝鲜进行第一颗氢弹试验,让东亚地区国际政治前景扑朔迷离。去年初发生的克里米亚危机则导致欧洲局势紧张。这些看上去似乎没有关连的地区紧张,地区专家们也能够从纷争国家的角度给出各种解释,但我们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中东、东亚、欧洲世界三大地区的冲突升级,绝对不是单纯偶发事件,本质上反映了战后国际秩序已经到了必须重建的时候。奥巴马政府执政后在国际战略上采取收缩态势,同长期以来的“敌国”进行对话,实现了与伊朗、古巴恢复外交关系的历史性突破。应该说朝鲜感受到来自美国的压力相对减少而不是增加,朝鲜也没有必要去刺激一个正在战略收缩的美国。对此美国似乎也心领神会,因而美国政府对朝鲜的氢弹试验没有立即表态。 中东的情况实际上(与朝鲜半岛——编者加)也很相像,沙特是美国在中东地区传统的核心盟友,然而去年美国与伊朗达成历史性的去核框架协定,导致沙特担心伊朗成为本地区的霸权国家,更大的不安在于沙特对于可能被美国抛弃的强烈不安全感,石油价格暴跌,美国在中东问题上都显示了不愿干预的态势。去年,沙特新国王登基后采取了一系列的不同于老国王阿卜杜拉的政策,此次处死47名“恐怖分子”,包括一名伊朗知名宗教人士,普遍认为是加大的挑衅行为,而在之前麦加朝圣发生的踩踏事件中,牺牲者有四分之一是伊朗人。看上去沙特的怒火是冲着伊朗来的,然而最终目的是要提醒美国人不要忘记谁更加重要。在政治安全领域方面,以联合国为基础的全球治理机制,并未真正起到当年创始者们设想的集体安全保障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冷战时期,美苏争霸取代了联合国的集体安全体制,苏联和美国为各自阵营的盟友提供了安全保证。而苏联解体后,国际安全秩序凸显了主要以美国为核心双边军事同盟网络为支柱,一种相互独立的地区秩序的叠加。这主要体现在欧洲、亚洲和中东三大地区,欧洲地区秩序建立在美国同北约的双边军事同盟网络基础上;亚洲秩序同样建立在美国同一系列东亚盟国的同盟网络基础上;中东地区秩序则是建立在美国同中东主要国家强人政权长达几十年的准军事双边同盟网络基础上。这种以美国为中心双边同盟网络为基础的国际政治安全秩序,目前所显示的局限性已日益明显。2001年的恐怖主义袭击暴露了该秩序无法有效地应对新型恐怖威胁;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德法等欧洲盟友反对美国开战,显示该秩序合法性开始受到内部质疑;2011年的“阿拉伯之春”中没有起到任何作用,面对2012年至2013年的中日关系空前对抗也无能为力,在2014年乌克兰危机中也没有起到建设性作用。还要特别指出的是除了三大区域外,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南亚、拉美等其他地区,现行的国际秩序处于准空白状态。一方面我们要承认现行战后国际秩序的历史作用,不能够认为原有的秩序已经完全失效,另一方面必须清醒认识到近年来出现的各种国际对抗、摩擦、紧张频发,实际上反映了现行国际秩序对应能力不足和治理机制缺位的本质问题。换言之,国际秩序已经到了升级更新的关键时刻,这方面中国和美国需要展现更大的智慧、创新和责任感。但目前的问题在于美国在战略收缩与超级大国强势姿态之间徘徊,而中国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对国际秩序的未来还没有形成明晰的路线图,结果带来了国际领导力的供应不足,这些都容易造成一些处于转型期或将要转型的国家冲动和鲁莽。作者是日本国立新潟大学副教授145230564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wangjingtao环球网145230564000011[]{"email":"wangjingtao@huanqiu.com","name":"wangjingtao"}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1月9日文章 原题:国际秩序已到必须重建时候 文章有删减2016年的新年钟声刚刚敲响,国际关系惊涛骇浪就已经开启。先是沙特阿拉伯和伊朗断交引发中东局势紧张骤然升级,随后朝鲜进行第一颗氢弹试验,让东亚地区国际政治前景扑朔迷离。去年初发生的克里米亚危机则导致欧洲局势紧张。这些看上去似乎没有关连的地区紧张,地区专家们也能够从纷争国家的角度给出各种解释,但我们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中东、东亚、欧洲世界三大地区的冲突升级,绝对不是单纯偶发事件,本质上反映了战后国际秩序已经到了必须重建的时候。奥巴马政府执政后在国际战略上采取收缩态势,同长期以来的“敌国”进行对话,实现了与伊朗、古巴恢复外交关系的历史性突破。应该说朝鲜感受到来自美国的压力相对减少而不是增加,朝鲜也没有必要去刺激一个正在战略收缩的美国。对此美国似乎也心领神会,因而美国政府对朝鲜的氢弹试验没有立即表态。 中东的情况实际上(与朝鲜半岛——编者加)也很相像,沙特是美国在中东地区传统的核心盟友,然而去年美国与伊朗达成历史性的去核框架协定,导致沙特担心伊朗成为本地区的霸权国家,更大的不安在于沙特对于可能被美国抛弃的强烈不安全感,石油价格暴跌,美国在中东问题上都显示了不愿干预的态势。去年,沙特新国王登基后采取了一系列的不同于老国王阿卜杜拉的政策,此次处死47名“恐怖分子”,包括一名伊朗知名宗教人士,普遍认为是加大的挑衅行为,而在之前麦加朝圣发生的踩踏事件中,牺牲者有四分之一是伊朗人。看上去沙特的怒火是冲着伊朗来的,然而最终目的是要提醒美国人不要忘记谁更加重要。在政治安全领域方面,以联合国为基础的全球治理机制,并未真正起到当年创始者们设想的集体安全保障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冷战时期,美苏争霸取代了联合国的集体安全体制,苏联和美国为各自阵营的盟友提供了安全保证。而苏联解体后,国际安全秩序凸显了主要以美国为核心双边军事同盟网络为支柱,一种相互独立的地区秩序的叠加。这主要体现在欧洲、亚洲和中东三大地区,欧洲地区秩序建立在美国同北约的双边军事同盟网络基础上;亚洲秩序同样建立在美国同一系列东亚盟国的同盟网络基础上;中东地区秩序则是建立在美国同中东主要国家强人政权长达几十年的准军事双边同盟网络基础上。这种以美国为中心双边同盟网络为基础的国际政治安全秩序,目前所显示的局限性已日益明显。2001年的恐怖主义袭击暴露了该秩序无法有效地应对新型恐怖威胁;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德法等欧洲盟友反对美国开战,显示该秩序合法性开始受到内部质疑;2011年的“阿拉伯之春”中没有起到任何作用,面对2012年至2013年的中日关系空前对抗也无能为力,在2014年乌克兰危机中也没有起到建设性作用。还要特别指出的是除了三大区域外,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南亚、拉美等其他地区,现行的国际秩序处于准空白状态。一方面我们要承认现行战后国际秩序的历史作用,不能够认为原有的秩序已经完全失效,另一方面必须清醒认识到近年来出现的各种国际对抗、摩擦、紧张频发,实际上反映了现行国际秩序对应能力不足和治理机制缺位的本质问题。换言之,国际秩序已经到了升级更新的关键时刻,这方面中国和美国需要展现更大的智慧、创新和责任感。但目前的问题在于美国在战略收缩与超级大国强势姿态之间徘徊,而中国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对国际秩序的未来还没有形成明晰的路线图,结果带来了国际领导力的供应不足,这些都容易造成一些处于转型期或将要转型的国家冲动和鲁莽。作者是日本国立新潟大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