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ZQAA作者:凌晓明opinion.huanqiu.comarticle【专家谈】凌晓明:“中国动能”为世界新发展注入新能量/e3pmub6h5/e3pn4bi4t 2017年伊始,国家主席习近平对瑞士进行了国事访问,出席了在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访问了在瑞士的多个国际组织。作为中国外交新年的开篇,这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既让数十年中瑞深厚关系进一步的“开花”、“结果”,又开辟了世界经济谋划的新视野,开拓了中国在国际涉民生领域的大市场。全球新发展的开局之时,不仅仅随处传动了经济领域的中国动能,同时也在世界情感、民生、形象上注入了新能量的“中国动能”。 以示范性、互融式的“中国动能”让多边关系亲起来。出访前夕,习近平主席在瑞士媒体发表题为《深化务实合作 共谋和平发展》署名文章,其开头就引用了瑞士著名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施皮特勒的“找到同呼吸、共命运的朋友是人世间最大的幸福。”这是对中瑞两国双边关系的充分肯定和对多边关系的真实期待,更是67年来两国不断积蓄动能共同努力的硕果。中瑞两国互融式的双边关系发展的硕果收获满满:瑞士是第一批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第一批在中国建立工业合资企业的国家;第一个与中国签署自贸协定的欧洲大陆国家;第一批申请加入亚投行的国;2016年中瑞建立创新战略伙伴关系,这是中国首次同外国建立以“创新”命名的伙伴关系;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两国元首便实现了互访……中国动能在双方不断深化互信的基石中,不断“润滑”,加注能量,亲上加亲,成为了中国同欧洲乃至西方国家关系的标杆,具有很强的示范性意义,这样的新型国际关系模式值得全球推广。瑞士联邦委员会官方网站称,习主席此访是“瑞中政治经济关系前所未有紧密的标志”,短短4天时间内,两国领导人直接互动将多达8次。中国积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带头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双边及多边的交往新路,赢得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赞誉,如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宏大倡议,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其中,其建设进度与成果远超预期,“‘一带一路’的‘朋友圈’正在不断扩大,成效惠及世界”。中瑞合作再升级,“中国动能”彰显诚意与能量,此次访问达成的丰硕成果再次证明,中瑞两国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大小国家友好合作的表率,也为世界其他国家的双边或多边关系提供了范例和借鉴。 以典范性、引擎式的“中国动能”让世界经济活起来。近些年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经济全球化阻力加大,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等诸多问题一直困扰着世界经济领域,为解决当前世界和区域经济面临的问题寻找方案,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能为这次的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带来一股暖流、一汪清泉,一份动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发布报告:2016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达到6.7%,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达到39%;在全球经济预计3.1个百分点的增长率中,中国贡献1.2个百分点,是美日欧贡献之和的两倍。事实胜于雄辩,中国经济发展的态势和状况,被以作为典范和引领,让世界迫切需要从中寻求出动能的“引擎”和方向的“指南”,这样热切和盼望的心情写在了全球与会者的脸上,印在全球主流媒体的文字上。如何让世界经济活起来?习近平在开幕式发表的主旨演讲时强调“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共享经济全球化好处。”这其中“中国改革开放持续推进,为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为实现联动式发展注入新能量,让‘一带一路’建设更好造福各国人民”道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动能来源与溢出;“我们要坚持创新驱动,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要坚持协同联动,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指出了世界经济逆转的动能会聚与辐射;“要坚持与时俱进,打造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要坚持公平包容,打造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阐明了全球经济治理的动能理念与格局。同时,习近平也表达了“开着门,世界能够进入中国,中国也才能走向世界”的强烈意愿和庄重承诺。有“的”可“矢”的能量才是好动能,才是正能量,那种逆经济发展规律的大打贸易战、贸易保护主义、民粹主义、零和思维等的“能量”,不仅不能让世界经济真正地活起来,而且迸发出的“负能量”只能增添徒劳和烦恼,也终究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以垂范性、亲民式的“中国动能”让大国形象树起来。素有“全球经济风向标”之称的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主题为“领导力:应势而为、勇于担当”,这样的定位寓意是非常深刻,世界范围内在急切召唤着具有责任担当的“领导力”,无论是国家元首还是企业巨头,都应具有直面问题的强烈忧患、遵循规律的科学谋划、标本兼治的思路举措、敢抓善管的执行能力等,在全球治理格局中不断传递动能,聚集动能,扩散动能。“在达沃斯举办的世界经济论坛,发起讨论的一直都是西方领袖而非亚洲领导人”,此信息表达一目了然。在众多重要领域上勇于亲自“挂帅”,敢于啃“骨头”、涉“险滩”,带头攻坚克难的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在瑞士每到一处,总是那么受到尊重和敬佩,无声之处彰显了中国的“领导力”和大国风范形象,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表示:期待中国成为全球领导者。特别是习近平主席还访问了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奥委会,并会见了这些国际组织的负责人,这些都和全天下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生存和健康等息息相关。其间,习主席发表了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了深刻阐述,并对“一带一路”沿线国人民卫生领域合作和对北京2022年冬季奥运会提出殷切期望。这一切,都着眼于人类的生存、健康与幸福,寻求各国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和顺应当今世界潮流与历史大势。中国动能所触及的一切,都体现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责任、担当与自觉。习近平主席每到一处,聚散动能,收放自如,关切民心,彰显大爱,凸现了中国大国的使命与境界,凝聚了中国与国际社会携手建设的不懈探索与追求,亲民与包容为世界透射出了一份来自内心的真诚、温馨和温暖,在论坛的会场、会见的场所、瑞士的城乡、全球的话题、传播的媒介等空间上飘扬了中国作为国际上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 “鹰击天风壮,鹏飞海浪春。”雄鹰乘着东风能够直上天际,大鲲也能借着海浪顺势而起。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这种“势”是全球治理“能量场”中的态势、趋势和气势,只有做到应势而谋,因势而动,顺势而为,才是符合全球各国和人民的意愿与追求,我们相信,中国动能不仅能促进中瑞“亲密”无间,为世界经济把脉,推动恢复增长,增强对全球化的信心,而且在今后的国际治理格局中,将继续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民谋求福祉,为全球发展注入更多正能量,贡献更多新力量! (作者是重庆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副教授) 148479402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huangshengnan环球网14847940200002["9CaKrnJZMnn","9CaKrnJZG14","9CaKrnJZcWb","9CaKrnJXZc7","9CaKrnJXnF6"]//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7/0119/10/51/20170119105131461.jpg{"email":"script_silent@huanqiu.com","name":"沉默者"}
2017年伊始,国家主席习近平对瑞士进行了国事访问,出席了在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访问了在瑞士的多个国际组织。作为中国外交新年的开篇,这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既让数十年中瑞深厚关系进一步的“开花”、“结果”,又开辟了世界经济谋划的新视野,开拓了中国在国际涉民生领域的大市场。全球新发展的开局之时,不仅仅随处传动了经济领域的中国动能,同时也在世界情感、民生、形象上注入了新能量的“中国动能”。 以示范性、互融式的“中国动能”让多边关系亲起来。出访前夕,习近平主席在瑞士媒体发表题为《深化务实合作 共谋和平发展》署名文章,其开头就引用了瑞士著名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施皮特勒的“找到同呼吸、共命运的朋友是人世间最大的幸福。”这是对中瑞两国双边关系的充分肯定和对多边关系的真实期待,更是67年来两国不断积蓄动能共同努力的硕果。中瑞两国互融式的双边关系发展的硕果收获满满:瑞士是第一批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第一批在中国建立工业合资企业的国家;第一个与中国签署自贸协定的欧洲大陆国家;第一批申请加入亚投行的国;2016年中瑞建立创新战略伙伴关系,这是中国首次同外国建立以“创新”命名的伙伴关系;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两国元首便实现了互访……中国动能在双方不断深化互信的基石中,不断“润滑”,加注能量,亲上加亲,成为了中国同欧洲乃至西方国家关系的标杆,具有很强的示范性意义,这样的新型国际关系模式值得全球推广。瑞士联邦委员会官方网站称,习主席此访是“瑞中政治经济关系前所未有紧密的标志”,短短4天时间内,两国领导人直接互动将多达8次。中国积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带头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双边及多边的交往新路,赢得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赞誉,如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宏大倡议,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其中,其建设进度与成果远超预期,“‘一带一路’的‘朋友圈’正在不断扩大,成效惠及世界”。中瑞合作再升级,“中国动能”彰显诚意与能量,此次访问达成的丰硕成果再次证明,中瑞两国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大小国家友好合作的表率,也为世界其他国家的双边或多边关系提供了范例和借鉴。 以典范性、引擎式的“中国动能”让世界经济活起来。近些年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经济全球化阻力加大,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等诸多问题一直困扰着世界经济领域,为解决当前世界和区域经济面临的问题寻找方案,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能为这次的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带来一股暖流、一汪清泉,一份动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发布报告:2016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达到6.7%,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达到39%;在全球经济预计3.1个百分点的增长率中,中国贡献1.2个百分点,是美日欧贡献之和的两倍。事实胜于雄辩,中国经济发展的态势和状况,被以作为典范和引领,让世界迫切需要从中寻求出动能的“引擎”和方向的“指南”,这样热切和盼望的心情写在了全球与会者的脸上,印在全球主流媒体的文字上。如何让世界经济活起来?习近平在开幕式发表的主旨演讲时强调“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共享经济全球化好处。”这其中“中国改革开放持续推进,为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为实现联动式发展注入新能量,让‘一带一路’建设更好造福各国人民”道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动能来源与溢出;“我们要坚持创新驱动,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要坚持协同联动,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指出了世界经济逆转的动能会聚与辐射;“要坚持与时俱进,打造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要坚持公平包容,打造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阐明了全球经济治理的动能理念与格局。同时,习近平也表达了“开着门,世界能够进入中国,中国也才能走向世界”的强烈意愿和庄重承诺。有“的”可“矢”的能量才是好动能,才是正能量,那种逆经济发展规律的大打贸易战、贸易保护主义、民粹主义、零和思维等的“能量”,不仅不能让世界经济真正地活起来,而且迸发出的“负能量”只能增添徒劳和烦恼,也终究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以垂范性、亲民式的“中国动能”让大国形象树起来。素有“全球经济风向标”之称的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主题为“领导力:应势而为、勇于担当”,这样的定位寓意是非常深刻,世界范围内在急切召唤着具有责任担当的“领导力”,无论是国家元首还是企业巨头,都应具有直面问题的强烈忧患、遵循规律的科学谋划、标本兼治的思路举措、敢抓善管的执行能力等,在全球治理格局中不断传递动能,聚集动能,扩散动能。“在达沃斯举办的世界经济论坛,发起讨论的一直都是西方领袖而非亚洲领导人”,此信息表达一目了然。在众多重要领域上勇于亲自“挂帅”,敢于啃“骨头”、涉“险滩”,带头攻坚克难的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在瑞士每到一处,总是那么受到尊重和敬佩,无声之处彰显了中国的“领导力”和大国风范形象,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表示:期待中国成为全球领导者。特别是习近平主席还访问了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奥委会,并会见了这些国际组织的负责人,这些都和全天下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生存和健康等息息相关。其间,习主席发表了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了深刻阐述,并对“一带一路”沿线国人民卫生领域合作和对北京2022年冬季奥运会提出殷切期望。这一切,都着眼于人类的生存、健康与幸福,寻求各国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和顺应当今世界潮流与历史大势。中国动能所触及的一切,都体现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责任、担当与自觉。习近平主席每到一处,聚散动能,收放自如,关切民心,彰显大爱,凸现了中国大国的使命与境界,凝聚了中国与国际社会携手建设的不懈探索与追求,亲民与包容为世界透射出了一份来自内心的真诚、温馨和温暖,在论坛的会场、会见的场所、瑞士的城乡、全球的话题、传播的媒介等空间上飘扬了中国作为国际上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 “鹰击天风壮,鹏飞海浪春。”雄鹰乘着东风能够直上天际,大鲲也能借着海浪顺势而起。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这种“势”是全球治理“能量场”中的态势、趋势和气势,只有做到应势而谋,因势而动,顺势而为,才是符合全球各国和人民的意愿与追求,我们相信,中国动能不仅能促进中瑞“亲密”无间,为世界经济把脉,推动恢复增长,增强对全球化的信心,而且在今后的国际治理格局中,将继续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民谋求福祉,为全球发展注入更多正能量,贡献更多新力量! (作者是重庆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