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K1G1M作者:杨福鼎opinion.huanqiu.comarticle杨福鼎:中美正走在新型大国关系道路上/e3pmub6h5/e3pn4bi4t3月30日,外交部发言人陆慷宣布习近平主席将于4月6日至7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同特朗普总统举行会晤。一周前,美国国务卿蒂勒森结束访华之行,其在华期间曾多次重申以“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精神发展中美两国关系。这14个字正是2013年习近平与奥巴马在安纳伯格庄园会晤时定义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 此言一出,立刻引起两国舆论热评。中国的相关舆论虽然存在一些异议,但总体叫好一片。再看美国方面的舆论,其主要舆论都来自华盛顿的知识阶层,反应各不相同,这让我想起2016年年初在美观选时感受到的美国对华态度的一些转变。美国民间已经具备接受“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基础2016年年初,人大重阳应邀赴美观选,我很荣幸成为其中的一员,在华盛顿的一周时间,我们拜访了20余家机构,其中有10余家美国著名智库。赴美之前,我对美国智库界或者说知识阶层影响舆论的能力早有耳闻。国人日常接触到的关于美国的舆论,基本上都是来自于外媒,而外媒宣传的主要观点也大多来自于美国这个不到半小时就能逛一遍的Dupont Circle智库圈。 经过半个月的实地拜访和调研,我发现美国人对华的态度除了以知识阶层为主流的“高高在上”姿态,感受最强烈的还是那些老百姓相互尊重与追求和平的平常心态。在与美国海军学院10多位年轻军官非正式交流过程中,人大重阳执行院长王文教授讲到“应更多的尊重每一个国家,美国很伟大,但中国、印度、伊朗、俄罗斯、古巴等也很伟大”,军官们并不反感,反而给予掌声和认可的微笑,让我这个初次访美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民工”惊叹不已,一个与西点军校齐名的军校军官竟然能接受除了美国伟大之外,其他国家也同样伟大的说法。同样,在克莱姆森大学的一次政治学课堂上,社科院政治所房宁所长给在座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学生会的主要干部)讲解中国式民主时,同学们都正襟危坐,俨然一副接受过中国应试教育的学霸风范,这是我在外留学期间很少见到的场面。而当我分享观选感受时,问道“美国大选就像一个全民派对,每个人都在宣泄自己的政治诉求和想法,当派对结束,你们又将何去何从”,同学们一脸懵逼,还在大选时期兴奋的他们好像根本就没想过这个问题。事后,有个别同学跟我讲,“只要足够自由和安全,平平淡淡的生活也挺好”,突然感觉美国人民日常平淡的一面竟然也是如此可爱。而在杰布•布什和卢比奥的竞选现场,他们少量涉及对华消极信息的演讲也并没有引发我们从媒体和电视上所看到的美国民众欢呼雀跃的场面。当前,这一群美国的年轻生力军和普通老百姓对中国充满着好奇,友善度也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崛起有所转变,美国知名民调机构盖洛普在2月上旬的调查显示,超过50%的美国民众对中国抱有好感,较去年增长了6%,是近30年来美国民众对华好感度的最高点。这种由民间自下而上对华友好态度的转变与国人接触到的美国对华的主流认识形成了明显的反差。如果单纯从中美两国民众角度出发,“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已经完全具备条件,近几年来中美近6000亿级别的贸易往来和庞大的双边投资足以说明中美两国民间交流已经上升到“合作共赢”这一层次。中美两国正走在“新型大国关系”的道路上再来看看中美两国政府的关系。1997到2013年间,中美关系经历了5次定位。中方分别在1997年、2005年、2009年、2011年和2013年给出了“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21世纪中美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致力于共同努力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以及“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美方在2009年提出了“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是作为第三次定位“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的补充。从这5次定位中,我们不难发现,每次定位的区间分别为8年、4年、3年和2年,成递减趋势;定位主题也由以突出面向“21世界”转变为突出以“中美两国”为主。这些由各种复杂关系和大量数据考量得出的定位本身不仅说明了中美关系的演变随着世界格局快速变化不断加快,还说明随着中国的崛起和美国总体实力的相对衰弱,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的关系迅速成为影响世界格局的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同时,中美两国已成为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角色,如同托举地球的“左手”和“右手”,任何一只手都没有强大到单手可以举起地球,共举是保持平衡的唯一方式。“不对抗、不冲突”是中美作为全球治理中左右手不会自残的最基本常识。美国是一个意识形态和价值观非常浓厚的国家,同时,中美关系是资本主义大国与社会主义大国之间的关系,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必然会存在着巨大的分歧和差异。但是,这并不妨碍中美两国“相互尊重”,以自身特有的方式参与到全球治理中。另外,中国是现有国际秩序的受益者,然而在参与过程中,中国对现有国际秩序和制度的看法也在改变;以美国牵头维持的国际秩序某种程度上已经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形势,他们只是需要点时间去接受这个事实而已。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最新报告显示,中美经贸关系已支持约260万个美国就业岗位,为美国贡献了2160亿美元GDP,相当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2%。中美两国治理全球的左右手之间经脉相连,合作是通向两国发展与世界共同繁荣的共赢之道。时隔4年之后,蒂勒森此行访问中国,多次重申以“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内涵的“新型大国关系”,是对此定位的肯定,时间是“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定位准确性的最佳证明,两国政府已经到了“合作共赢”历史性时期。“合作共赢”是本次“习特会”的主旋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本次顺访意义重大,不仅是对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再次肯定,也是解决当下中美热点问题与美国高层交流的窗口。在本次“习特会”上,朝核问题、贸易投资问题、金融合作问题和“一带一路”以及全球经济治理等将可能成为重点讨论的议题。引用白宫发言人斯派塞的话:“任何美国和中国元首的会面,必定会涵盖一系列广泛而且共同关切的议题”。随着中美两国合作不断升级,相互依存度也会越来越高,加之中美两国在全球治理中的重要角色,中美两国的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问题,涉及方方面面。但是本次中美两国合作意向可以说是非常明显的,那就是合作共赢,走“新型大国关系”的道路。(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学术合作部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副主管)149094294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gaowang环球网149094294000011["9CaKrnK1ah8","9CaKrnK18sb","9CaKrnK0WxQ","9CaKrnK0Wa6"]{"email":"gaowang@huanqiu.com","name":"gaowang"}
3月30日,外交部发言人陆慷宣布习近平主席将于4月6日至7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同特朗普总统举行会晤。一周前,美国国务卿蒂勒森结束访华之行,其在华期间曾多次重申以“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精神发展中美两国关系。这14个字正是2013年习近平与奥巴马在安纳伯格庄园会晤时定义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 此言一出,立刻引起两国舆论热评。中国的相关舆论虽然存在一些异议,但总体叫好一片。再看美国方面的舆论,其主要舆论都来自华盛顿的知识阶层,反应各不相同,这让我想起2016年年初在美观选时感受到的美国对华态度的一些转变。美国民间已经具备接受“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基础2016年年初,人大重阳应邀赴美观选,我很荣幸成为其中的一员,在华盛顿的一周时间,我们拜访了20余家机构,其中有10余家美国著名智库。赴美之前,我对美国智库界或者说知识阶层影响舆论的能力早有耳闻。国人日常接触到的关于美国的舆论,基本上都是来自于外媒,而外媒宣传的主要观点也大多来自于美国这个不到半小时就能逛一遍的Dupont Circle智库圈。 经过半个月的实地拜访和调研,我发现美国人对华的态度除了以知识阶层为主流的“高高在上”姿态,感受最强烈的还是那些老百姓相互尊重与追求和平的平常心态。在与美国海军学院10多位年轻军官非正式交流过程中,人大重阳执行院长王文教授讲到“应更多的尊重每一个国家,美国很伟大,但中国、印度、伊朗、俄罗斯、古巴等也很伟大”,军官们并不反感,反而给予掌声和认可的微笑,让我这个初次访美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民工”惊叹不已,一个与西点军校齐名的军校军官竟然能接受除了美国伟大之外,其他国家也同样伟大的说法。同样,在克莱姆森大学的一次政治学课堂上,社科院政治所房宁所长给在座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学生会的主要干部)讲解中国式民主时,同学们都正襟危坐,俨然一副接受过中国应试教育的学霸风范,这是我在外留学期间很少见到的场面。而当我分享观选感受时,问道“美国大选就像一个全民派对,每个人都在宣泄自己的政治诉求和想法,当派对结束,你们又将何去何从”,同学们一脸懵逼,还在大选时期兴奋的他们好像根本就没想过这个问题。事后,有个别同学跟我讲,“只要足够自由和安全,平平淡淡的生活也挺好”,突然感觉美国人民日常平淡的一面竟然也是如此可爱。而在杰布•布什和卢比奥的竞选现场,他们少量涉及对华消极信息的演讲也并没有引发我们从媒体和电视上所看到的美国民众欢呼雀跃的场面。当前,这一群美国的年轻生力军和普通老百姓对中国充满着好奇,友善度也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崛起有所转变,美国知名民调机构盖洛普在2月上旬的调查显示,超过50%的美国民众对中国抱有好感,较去年增长了6%,是近30年来美国民众对华好感度的最高点。这种由民间自下而上对华友好态度的转变与国人接触到的美国对华的主流认识形成了明显的反差。如果单纯从中美两国民众角度出发,“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已经完全具备条件,近几年来中美近6000亿级别的贸易往来和庞大的双边投资足以说明中美两国民间交流已经上升到“合作共赢”这一层次。中美两国正走在“新型大国关系”的道路上再来看看中美两国政府的关系。1997到2013年间,中美关系经历了5次定位。中方分别在1997年、2005年、2009年、2011年和2013年给出了“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21世纪中美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致力于共同努力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以及“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美方在2009年提出了“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是作为第三次定位“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的补充。从这5次定位中,我们不难发现,每次定位的区间分别为8年、4年、3年和2年,成递减趋势;定位主题也由以突出面向“21世界”转变为突出以“中美两国”为主。这些由各种复杂关系和大量数据考量得出的定位本身不仅说明了中美关系的演变随着世界格局快速变化不断加快,还说明随着中国的崛起和美国总体实力的相对衰弱,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的关系迅速成为影响世界格局的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同时,中美两国已成为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角色,如同托举地球的“左手”和“右手”,任何一只手都没有强大到单手可以举起地球,共举是保持平衡的唯一方式。“不对抗、不冲突”是中美作为全球治理中左右手不会自残的最基本常识。美国是一个意识形态和价值观非常浓厚的国家,同时,中美关系是资本主义大国与社会主义大国之间的关系,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必然会存在着巨大的分歧和差异。但是,这并不妨碍中美两国“相互尊重”,以自身特有的方式参与到全球治理中。另外,中国是现有国际秩序的受益者,然而在参与过程中,中国对现有国际秩序和制度的看法也在改变;以美国牵头维持的国际秩序某种程度上已经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形势,他们只是需要点时间去接受这个事实而已。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最新报告显示,中美经贸关系已支持约260万个美国就业岗位,为美国贡献了2160亿美元GDP,相当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2%。中美两国治理全球的左右手之间经脉相连,合作是通向两国发展与世界共同繁荣的共赢之道。时隔4年之后,蒂勒森此行访问中国,多次重申以“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内涵的“新型大国关系”,是对此定位的肯定,时间是“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定位准确性的最佳证明,两国政府已经到了“合作共赢”历史性时期。“合作共赢”是本次“习特会”的主旋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本次顺访意义重大,不仅是对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再次肯定,也是解决当下中美热点问题与美国高层交流的窗口。在本次“习特会”上,朝核问题、贸易投资问题、金融合作问题和“一带一路”以及全球经济治理等将可能成为重点讨论的议题。引用白宫发言人斯派塞的话:“任何美国和中国元首的会面,必定会涵盖一系列广泛而且共同关切的议题”。随着中美两国合作不断升级,相互依存度也会越来越高,加之中美两国在全球治理中的重要角色,中美两国的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问题,涉及方方面面。但是本次中美两国合作意向可以说是非常明显的,那就是合作共赢,走“新型大国关系”的道路。(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学术合作部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副主管)